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359 条
-
唐代宫廷女性画像与外来艺术手法:以新见唐武惠妃石椁女性线刻画为典型
-
作者:
葛承雍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椁
武惠妃
外来艺术
唐代
线刻画
女性
-
描述:
本文针对盛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内壁十幅线刻画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中西诸多艺术元素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些画作采用外来西方艺术手法,描绘装饰在皇后石椁上的宫廷女性形象,作品集中表现出唐代流行的"拂菻样"风格以及宫廷匠师新的艺术审美观,是"中体西术""东魂西技"的典型艺术杰作。
-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
作者:
龚高叶
来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书写
神性
扶桑
凡俗性
王葡萄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
-
波提切利的艺术影响
-
作者:
费德里科·波莱蒂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艺术
画家
苗条
轮廓线
女性
-
描述:
波提切利在19世纪重新被发现,让他从那时起就具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笔下苗条、雌雄难辨、优雅柔弱的女性形象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的绘画界。除了让这个时代创造出同样天使般出众的女性形象之外,波提切利的画也启发了英国的前拉斐尔派画家—这些画家欣赏这些人物纯净的轮廓线、深刻的表达力,还有她们苗条的身形。
-
试论日本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之嬗变
-
作者:
贾军芹
来源:
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从
自立
解放历程
当代文学
日本
女性
-
描述:
二战后,日本文学界出现了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创作出大量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这在历来为男性所主导的文坛掀起了巨浪。作品中女主人公从对命运的悲从到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及后来自立于社会的生命过程,也是日本几代女性在经济上、精神上、乃至性方面的解放历程。
-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
作者:
魏德
单万里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地利
中国
电影评论
人物形象
对比研究
女性
-
描述: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
女性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浅论《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的女性形象书写
-
作者:
龚高叶
来源: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书写
神性
扶桑
凡俗性
王葡萄
性别意识
女性
-
描述:
严歌苓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女性。在《扶桑》和《第九个寡妇》中,作家通过对人物多维度多侧面的立体刻画,使主人公扶桑和王葡萄身上散发出令人惊艳的凡俗性和神性之美:作为生物性存在,她们生命力惊人;作为女性
-
尼克森的《地域》
-
作者:
林路
王以素
来源:
摄影与摄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地域
画面
拍摄
人物肖像
女性
-
描述:
男性气质的女性形象。甚至根据文字的介绍.这些女性大多是带着许多孩子的寡妇.却显示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些以姿势和细节所展示的视觉语言.使人解除了心理戒备。的确,细节和构成往往会成为作品的中心。
-
张艺谋电影中被压抑的女性群像
-
作者:
万良慧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张艺谋
权力
意义
压抑
女性
-
描述:
张艺谋多部影片中塑造的蔑视传统礼教、反抗封建道德的叛逆女性在银幕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些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是作为物化的符号及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存在,在封闭的生活空间中被父权与封建礼教压抑着。她们渴望生命
-
蘩漪与伯莎·梅森的比较研究
-
作者:
于洋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蘩漪
比较
伯莎·梅森
社会文化
女性
-
描述:
蘩漪与伯莎·梅森分别是《雷雨》和《简爱》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她们在两部作品中都属于被压迫的女性形象,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之下,她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旗袍:传统技艺绽放的艺术芳华
-
作者:
王静雯
来源:
东南置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
艺术
传统技艺
中国
旗袍
穿着
女性
-
描述:
东方美人的柔雅韵致 一袭青衣,染就一树芳华,两袖月光,诉说绝世风雅。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华装绮丽、风姿绰约——这穿着旗袍的中国女性形象,百年来已成为东方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