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诗歌】搜索到相关结果 68 条
-
浅谈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下的女性诗歌
-
作者:
赵佳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歌
意象
自白话语
-
描述: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入了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借此汇集吸收多种文学,艺术流派与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一种庞杂的文化思潮。作为在后工业时期形成的主流思潮,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反宏大叙事,反权威,反文化,反基础,去中心无不深刻的影响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女性主义的结合,使得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掌舵着女性文学发展的航向。尤其,这股强劲的思潮正在左右着女性诗歌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下的女性主义诗学,在女性诗歌中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女性经验的意象,二是
-
论新时期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抗争意识
-
作者:
胡菁惠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抗争
黑夜
女性诗歌
-
描述: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
女性文学视野下的舒婷诗歌
-
作者:
王莉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女性诗歌
女性命运
舒婷诗歌
-
描述:
舒婷以自觉的女性立场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 ,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思女性的历史命运 ,以强烈的女性精神关注女性的现实处境 ,以超性写作方式表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凸现了女性诗歌的独特性
-
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主体意识发展概观
-
作者:
李蓉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女性诗歌
女性主体意识
-
描述:
女性主体意识在女性文学中的产生和发展建构了中西方女性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对于女性诗歌来说,女性主体意识构成其灵魂。以女性主体意识为视角,20世纪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风貌。
-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
作者:
凌建娥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诗歌
-
描述: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
作者:
凌建娥
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诗歌
-
描述: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
“叛逆的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
-
作者:
安培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八十年代中后期
女性诗歌
-
描述:
女性诗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回归女性自我,开拓出诗歌中的女性性别场域,体现出一种诗歌之外的反叛精神。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作为女性诗歌的领军人物,其诗作中表现出一种对诗歌中既有的女性形象的反叛,以叛逆的姿态刻画出不同于前的女性形象,书写女性性别经验与女性命运。女性诗歌“叛逆”的整体风貌较之于朦胧诗愈益彰显,体现出三重叛逆于一身的多维度叛逆精神。本文主要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女性诗歌的崛起,对女性诗歌的概念进行梳理,对诗歌中的女性主义进行辨析,同时介绍女性诗歌崛起的
-
《诗经》女性诗歌与孔子诗教
-
作者:
陈敏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诗教
女性诗歌
《诗经》
-
描述:
作为诗歌的黄金国度,《诗经》开启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最为宏大的合唱。在这些朴实动人、直入人心的诗篇中,女性也第一次发出了不容忽视的声音,并对后世文学形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的历史已经造成了《诗经》与儒家思想不可分割的关系,《诗经》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儒家思想的原初因素,是后世儒家思想发源的渊薮之一。本文试图将女性诗歌的解读与孔子诗教的阐释结合起来,为诗经女性诗歌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窗口。通过对诗经中女性诗歌的细读,结合现有文献资料,深入探讨孔子诗教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文五万字左右,共分为三个部
-
汉魏六朝女性诗歌研究
-
作者:
陈元瑞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诗人
女性诗歌
汉魏六朝
-
描述:
汉魏六朝是中国古代女性诗歌发展的初始阶段,虽然女诗人们的诗作在数量和内容上并不怎么丰富,但她们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可分为汉魏、两晋及南朝三个不同的诗歌发展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时期里,其内容情蕴及形式风格上都表现出不同的风貌:汉魏女性诗歌在内容情蕴上以写个人命运和两性之爱、抒悲愁苦痛之情为主,其诗歌既有四言体、楚歌体也有五言体,诗风以古朴质直为主;两晋女性诗歌从内容情蕴上看则比汉魏女性诗歌有了更进一步地扩大和深化——出现了咏物抒怀诗、亲情诗、写景诗、表现生活情趣以
-
198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诗歌中的“房间”意象研究
-
作者:
刘雪姣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建构
生命意识
女性诗歌
房间意象
-
描述: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传统中优秀的批评形式之一,意象批评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对中国女性主义诗歌进行意象审美分析也成为我们探究女性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房间”意象作为在女性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其与女性内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房间”意象切入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女性诗歌进行文本分析,立足于女性视角,重点关注女性诗人独特的审美艺术,以及在女性经验、女性意识、女性生命意识和文化心理等投注下,“房间”所呈现的艺术价值和女性思想内涵,将探索女性精神成长和主体建构过程作为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意义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