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形象塑造中的女性叙述
作者: 罗长青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娘子军   女性研究   文学传播   女性解放  
描述: 从文学叙述传播的角度看,原"女子军特务连"的女性群体既没有真正成为叙述主体,也没有真正成为叙述客体,而是反讽性地成为失语"沉默大多数"。"红色经典"与"红色旅游"的兴起,她们开始受到媒体的重新关注,但是,这并不是说媒体就开始关注她们的故事本身,也不能说明她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原本就是别人讲述出来,如今她们也仍然是在讲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
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李青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延安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整风运动之后,不少文人转变自己原来的写作方式,这一时期延安文人思想转变的群体行为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文学精神”对后来的文学、文人影响巨大。作为延安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可忽视。延安时期的女作家们将自我意识主动融入到社会解放当中,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使作品呈现出传统女性文学少有的刚健、豪迈之气。同时,个别女作家在作品中或深刻或隐含地提出了延安时期男女平等政策下所存在的女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和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婵   黄得勋   赵娟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局限性   女性解放  
描述: 在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都把《简·爱》视为描写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的经典文本。书中的主角简·爱更是成为女性为追求自由、平等、尊严的英勇斗士,千古流芳。但是一个时代的人必然带有这个时代深刻的烙印,《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同时又表现出对传统的社会体制、父权意识形态的妥协迎合,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
近代女权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作者: 刘琦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女权   女性解放   异化  
描述: 在近代以妇女解放为题材的小说成为当时政治小说的一部分,这些小说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深刻反映了当时妇女解放的历史潮流,塑造了一大批投身妇女解放运动的新女性形象。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倡导女权的女性新的思想性格,致使有些女性形象在行为举止以及情感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由此揭示出近代女性解放运动的艰难与不足,也留给我们深深的思索。
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新女性形象
作者: 龚晓萌   姚秀锋   来源: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自身价值   女性解放   农村新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反映了新中成立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局限性   女性解放  
描述: 简.爱:一个期望挣脱男权束缚未果的女性形象
从抗日小说中的女性贞操观念看孙犁的男权意识
作者: 赵惠娟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贞操   男权意识   女性解放  
描述: 孙犁作为现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在抗战时期曾塑造了一系列活泼、乐观、隐忍、勇敢、淳朴、善良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作家对这些女性形象赋予了深情的赞美,并在客观形象中倾注着自己的主观情感,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女性观。一方面,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另一方面,体现了极强的女性崇拜思想,但女性个性和性别角色的淡化使孙犁女性意识保留了男权中心文化的影响,对陈旧传统贞操观念的认同与固守体现了男权中心文化的思想印痕,对女性贞操的过分强调反映了封建传统女性意识在孙犁观念中的投影,也限制和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发展及其解放。本文试图从孙
从传统女性极端化形象到现代女性解放
作者: 陈元龙   吴正鑫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极端化   传统女性   女性解放  
描述: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席勒笔下的“异国美女”形象探析
作者: 谭渊   来源: 外语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解放   《图兰朵》   女性文学   席勒  
描述: 本文将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剧本中的德国女性形象与异国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它首要关注席勒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塑造出一个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勇于斗争的异国女性群体形象。而其笔下的德国女性则更多地被塑造为令人同情的命运牺牲品。这种差异反映了席勒对同时代德国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婚姻不幸的怜悯。实际上作家是借勇敢的"异国美女"表达了他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对德国社会保守落后的不满。
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和觉醒:浅析花木兰与孟丽君形象
作者: 吕继红   来源: 沧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独立   女性解放   孟丽君   花木兰  
描述: 花木兰和孟丽君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光辉亮丽的女性形象,她们女扮男装,自尊自强,博得历代人们的尊敬和称赞。本文分析两位女性女扮男装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指出她们在女性追求独立平等道路上的开创意义和启发作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