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270 条
-
论《镜花缘》的女性意识
-
作者:
苑淑慧
来源:
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镜花缘》
女性解放
李汝珍
-
描述:
《镜花缘》是一部以才女群体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进步女性思想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女性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大有不同:她们不仅爱好读书、多才多艺而又独立自主、勇敢坚韧。她们打破封建传统思想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桎梏,不仅在教育上享受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还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这无疑是女性解放思想一个重大的突破。
-
中国文学中叛逆女性形象的演进
-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演变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古代文学的典型判逆女性形象为依据,以社会发展、文化演进和妇女解放为历史背景,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之女性角色、女性精神追求的变化及文化意义,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妇女解放的发展趋势的演进过程。
-
浅析现代女性解放的探寻与反思
-
作者:
周小妹
来源: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识素质
女性解放
自我形象
-
描述:
女性要树立她们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自我形象,要使自强、自信、自立的意向得到充分显现,要获得完全的解放,破除顽固的习惯和传统心理则是当务之急,但提高自己的素质,塑造新时期女性形象亦至关重要.
-
《安娜与国王》中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
作者:
董海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
女性解放
现代女性
-
描述:
文章通过对电影《安娜与国王》中的女主人公安娜的分析,提出了该角色对现代女性的启示,即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的女性形象,不仅是要对腐朽的宗法父权社会有抗争的勇气,也要对女性自身的负面因素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将自身从依附性上脱离,才能达到一种独立自觉的女性解放。既坚强又温柔,这应该是男人女人共有的美德,而非男人只有坚强,女人只有温柔。不过坚强与温柔孰里孰外,男女应该不同。女人温柔在外,内心深处坚强。男人坚强在外,同时有一颗温柔之心。这样的男女才能形成最佳组合,既保持自我,又形成互补。
-
女人出走之后
-
作者:
陈莉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解放
《金色笔记》
-
描述:
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塑造了拥有明确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安娜,她在摆脱了家庭束缚获取自身独立平等的存在之后,却陷入了更多的困境之中。莱辛借此对女性解放进行了探索,认为女性最终的解放不仅仅是走出家庭获取独立平等,而是必须与整个社会的解放密切联系。
-
女性解放语境下的改霞:重读柳青《创业史》
-
作者:
张志慧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改霞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
描述:
改霞是《创业史》中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女性形象,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同时期女性解放的相似点和延续性。无论对爱情、对事业,改霞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这个形象进行文学上的解析,并且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诠释《创业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浅析《社会支柱》中的楼纳形象
-
作者:
周兴会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社会支柱》
楼纳
女性解放
-
描述:
楼纳是易卜生戏剧《社会支柱》中的一位女性形象。这位女性在追求自由的同时又拥有很强的道德感。本文拟用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这个极富牺牲精神的女性,以期获得对剧本更深的理解。
-
从传统女性极端化形象到现代女性解放
-
作者:
陈元龙
吴正鑫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极端化
传统女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塑造得过于偏激,可以说是走上了两个无法交汇的极端:或是赋予女性一个冰清玉洁、端庄高贵的形象,甚至将其推到女神的高度;或是把女性塑造成红颜祸水、恶妇淫妇的形象,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使得女性失去了本身固有的色彩和气质。这种极端化的女性角色定位,是男权社会男性话语权的必然呈现和男权意识的自然反映。女性解放不仅仅意味着"男女平权",女性解放和女性自身的思想观念、经济的解放以及其社会地位的提升分不开,它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人类自身的解放和进步。
-
席勒笔下的“异国美女”形象探析
-
作者:
谭渊
来源:
外语教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解放
《图兰朵》
女性文学
席勒
-
描述:
本文将德国著名作家席勒剧本中的德国女性形象与异国女性形象进行了比较。它首要关注席勒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塑造出一个为追求自由平等而勇于斗争的异国女性群体形象。而其笔下的德国女性则更多地被塑造为令人同情的命运牺牲品。这种差异反映了席勒对同时代德国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婚姻不幸的怜悯。实际上作家是借勇敢的"异国美女"表达了他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和对德国社会保守落后的不满。
-
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和觉醒:浅析花木兰与孟丽君形象
-
作者:
吕继红
来源:
沧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独立
女性解放
孟丽君
花木兰
-
描述:
花木兰和孟丽君同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光辉亮丽的女性形象,她们女扮男装,自尊自强,博得历代人们的尊敬和称赞。本文分析两位女性女扮男装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指出她们在女性追求独立平等道路上的开创意义和启发作用。
<
1
2
3
...
5
6
7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