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角色】搜索到相关结果 258 条
-
日本恐怖片里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伊彬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演
女鬼
导演
恐怖片
点评
漩涡
女性角色
日本高校
母亲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日本恐怖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女性角色,有可爱的小女孩,有温柔的母亲,甚至有暴戾凶残的女鬼……不一而足,各具特色。极端的环境,往往更能显出女性的特质。
-
新生活运动与“新女性”情节剧的异质性
-
作者:
张颖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节剧
价值判断
女性角色
阮玲玉
女明星
新生活运动
电影文本
左翼电影
意识形态话语
《国风》
-
描述:
在“新生活运动”话语的影响下,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流行电影热衷以现代女性走入公共领域为情节主题。这些影片通过塑造理想女性典范来探讨现代女性的价值,促成“新女性”情节剧电影亚类型的流行。作为“新生活运动”这一国家话语的直接产物,《国风》(1935)试图塑造克制情欲、遵守秩序的模范女性。具有悖论性的是,电影文本中不同意识形态话语的竞争使其试图塑造的新女性典范无法拥有确定涵义;不仅如此,情节剧类型的通俗性和言情特征,以及女明星本人的女性气质表演,也让影片对理想女性角色的价值判断变得暧昧。因此,尽管国家话语对女
-
电视剧天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视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主体
意识观念
女性主义倾向
女性角色
叙事文本
保卫战
女性形象
话语权
电视剧创作
言说方式
-
描述:
在当前的电视剧创作中,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的剧作并不鲜见,然而这些作品大多以表达传统父权意识观念为目的。有别于此,以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和《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带有新女性主义倾向的言说方式,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两部剧中,女性成为影片中真正的行为主体,通过女性角色制造叙事动机,主导影片的话语权,恰与主流叙事文本形成背离,而这种叙事的"疏离感"为吸引观众收视增添了些许砝码。
-
挣脱男权社会樊篱的女性
-
作者:
曹伟伟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赵薇
波伏娃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角色
勒斯
面对自己
文艺片
时代女性
男性中心
-
描述:
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新时代女性导演对女性主义的重新阐释和发展。她的作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赞赏,票房的号召力毫不逊色于男性导演。从2013年4月26日在全国公映截止到5月29日,票房已过7亿,成为女性导演电影票房的最高成绩。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强大号召力,而是因为这是一部超越了一般青春爱情文艺片的男性视角,使影片拥有一种自省式的女性主义气息,并且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成功的塑造出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
从《勇敢传说》看迪斯尼动画对传统的传承和突破
-
作者:
吴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塑造
皮克斯
电影创作
梅兰
女性角色
经典人物
女性题材
美国动画片
美国精神
冒险精神
-
描述:
皮克斯和迪斯尼的动画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迪斯尼关注孩子们的世界,它的故事以神话、童话和校园为主,而皮克斯则坚持冒险精神,走的是亲民科幻路线。在《勇敢传说》中,"跳跳灯"与迪斯尼的公主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从影片对美国精神与文化的一以贯之、赋予经典人物以新的精神气质,以及新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迪斯尼影片对传统的传承与突破
-
《上位》:男性凝视机制中的“他者”操演
-
作者:
艾志杰
景秀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赵奕
身体叙事
女性角色
勒斯
男权中心
灰姑娘故事
领衔主演
女性形象塑造
女毕业生
-
描述:
电影《上位》由管晓杰执导,赵奕欢、文卓、文梦洋等领衔主演,于2013年2月28日全网付费首播,影片在男性凝视机制下讲述了四位女毕业生追求艺人梦的故事。传统电影总是将女性形象塑造为一种能够满足男性社会需求的视觉文化符号,在此观看行为中,男性建立着自身的主体地位,女性趋同着男性的观看模式,共同成为女性角色的凝视主体。电影《上位》即在标榜着"菲勒斯中心"的男
-
论海明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理解
-
作者:
段红燕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伯
男权文化
《老人与海》
女性角色
电报式
密执安
男女主人公
女性生存
全知视角
诺贝尔文学奖
-
描述:
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脍炙人口,特别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竟没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存在和衬托,同样完美地塑造了具有"在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可是纵观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女性形象的存在,这也表明海明威在塑造男子汉形象、探索和关注男人的本能、价值和责任的时候,同样
-
战争题材下的女性角色塑造:以《金陵十三钗》为例
-
作者:
任和
邹韶军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南京大屠杀
女性意识
观众
金陵
女性角色
女学生
战争题材
女性形象
历史背景
-
描述:
一、宏大的历史背景——南京事件自1937年以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已有不少,也许将来还会继续被电影人关注,因为这是一段不可回避的沉重历史。作为类型片的一种,取材
-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角色组合
-
作者:
张从喜
来源:
唐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命运
有夫之妇
紫式部
女御
女性角色
社会地位
《源氏物语》
夕颜
人物形象
芳魂
-
描述:
《源氏物语》以源氏的感情发展为主线,讲述了他与众多女性错综复杂的婚恋,通过对《源氏物语》中与源氏有情感交缠的不同出身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女性角色很多,但就出身而言大致分为三等,每组人物形象鲜明而典型。由于所处时代是平安时代,女性缺乏社会地位,导致女性完全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人生结局多是孤独凄惨,反映了社会制度对妇女个体命运造成的深远影响。《源氏物语》中典型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不下二十种,皆是“颜色如花命如叶”的悲情命运,
-
论霍建起电影中女性角色的符号特征
-
作者:
何春耕
欧万勇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导演
女性角色
母亲
霍建起
图像符号
表达符号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指示符号
-
描述:
导演霍建起尽管和"第五代"同时跨入了中国电影的创作潮流中,然而美工出身的他直到1995年才执导了第一步影片《赢家》。与第五代其他导演一样,霍建起在他的电影中也倾心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如果说张艺谋早期电影中创造了许多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九儿(电影《红高粱》)、菊豆(电影《菊豆》)、秋菊(电影《秋菊打官司》)、"母亲"(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等,这些女性角色几乎都属于反传统的,那么,霍建起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却少了一些反叛,而且恰好相反,更多表现的正是那些需要男性保护和拯救的传
<
1
2
3
...
16
17
18
...
24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