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的女性书写
作者: 章新利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女性视角   文化内涵  
描述: 从作家的性别差异思考,即从女性作家在塑造流浪女性形象时的价值立场和叙述主题的设置来思考其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叙事策略,既丰富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内涵,又以对话的方式质询着女性自己对于稳定生存与流浪以求独立自由的责任,或者更准确地说,流浪女性形象的大量存在,成了反思现代文学对于女性生命价值和生存尊严的一个焦点。
试谈《诗经》中婚恋诗演绎出的女性形象
作者: 薛欢庆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婚恋诗   《诗经》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以自己真实质朴而又充满同情的笔触论及了一批批形象生动的中国古代妇女,笔者通过分析以女性视角为主体的婚恋诗,再现了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妇女形象。从她们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女性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试谈《诗经》中婚恋诗演绎出的女性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安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婚恋诗   《诗经》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以自己真实质朴而又充满同情的笔触论及了一批批形象生动的中国古代妇女,笔者通过分析以女性视角为主体的婚恋诗,再现了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妇女形象。从她们身上,我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女性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
《大卫·科波菲尔》中爱妮丝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之形象比较
作者: 李静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圆型人物   扁型人物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通过比较《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爱妮丝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两个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来揭示狄更斯和简·奥斯丁的相似的婚姻观和对女性的新认识。同时,通过比较两种塑造形象的方法,说明站在女性的视角写女性的重要性。
从《伤逝》到《结婚十年》:男女作家眼中的“娜拉”是如何出走的
作者: 许艳   来源: 西安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走与回归   女性视角   个性自由   男性视角  
描述: 五四时期,在易卜生《玩偶之家》中娜拉的影响下,男女作家纷纷进行社会问题剧的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娜拉式的人物,她们以勇敢的个性反抗社会,走出婚姻、家庭的樊篱,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而在这些娜拉式的新女性人物中,由于创作主体、及男女作家思想意识、创作时代等的不同,在作品中显现了不同的思想倾向,表现出了男性视角和女性视角的差异,男女作家们以各自的视眼来传达着对娜拉式出走的新女性的不同看法。本文就以鲁迅的《伤逝》和苏青的《结婚十年》为例,从子君为了爱情走出父之家,再从爱情中出走及苏怀青走出旧婚姻,走上自
斯皮瓦克与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作者: 刘艳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漫谈演进中的“囧”途
作者: 徐雯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当代中国女性绘画的自我探询与图式表达
作者: 闫敏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绘画   自我探询  
描述: 在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经常运用女性形象来表达认知。本文以“美术视窗”里的女性形象为论说起点,谈及女画家历史地位的缺失和在历史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女画家的生平事迹和她们的艺术特点。论述1990年代以后当代中国女性画家的艺术心理和绘画的图式表达之间的关系,本文着重阐明中国当代女画家在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从中国文化艺术多元的时代背景下,根据女性自我探询、自我观照的内审心理,用自我探询的女性方式将艺术视点转向女性自身,表述女性在文化、历史环境背景下的艺术探索,并在艺术语言和图式表达上体现出女性的自觉意识,创
迷失的“伊甸园”:《伊甸园》与海明威的性别困惑
作者: 方媛媛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海明威   性别研究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以擅长硬朗、“男子汉”气概的文风而著称,善于形象地描写男性的追求及人生态度。或许是因为他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太深入人心,又或许是他本身所展示出来的男子汉形象已在公众中形成定式,很多的评论家都给他冠以“不会描写女性形象”抑或“更擅长描写没有女人的男性形象”的头衔。有些小说评论家还说他对女性的人生追求和遭受的机遇完全冷漠无知,更有甚者控诉海明威对女性怀着愈演愈烈的敌视心理。然而,在“性别研究”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海明威最后一部生前未发表的
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
作者: 李岩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修辞  
描述: 在1995年北京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的推动和影响下,国内女性研究迅速升温;电影、电视剧作为重要的媒介艺术形式,传播特征十分明显,尤其是电视剧受众广泛,以其显著的传播效果而受到媒介研究的重视。当“性别与传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化研究课题,李少红必然地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李少红将女性意识与女性表达有机融合在她的影视创作中,做到了艺术精神的“雅”和艺术形式的“俗”和谐统一。李少红关注女性的命运、关注女性和权威、女性和自我价值、女人和伦理的关系。用其细腻柔美的女性触角,在影视作品中以一种相对委婉的方式“解构”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