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视角】搜索到相关结果 274 条
-
从女性视角看张洁作品中男性形象情感的嬗变
-
作者:
岳娟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视角
情感嬗变
-
描述:
张洁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上最引人注目、最富争议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创作以个人生命体验为基础,不同时期的创作轨迹就是她的生命轨迹。本文从女性文学视角来分析张洁对作品中男性形象从渴望到寻找到失望的情感的嬗变过程。这一方面标志着对男性神话的消解,另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女性意识。
-
斯皮瓦克与她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
作者:
刘艳红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
漫谈演进中的“囧”途
-
作者:
徐雯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解构主义
女性视角
后殖民主义
-
描述: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批评家之一,斯皮瓦克后殖民主义批评最突出的特征是鲜明的女性主义视角。她的后殖民主义女权批评主要是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第三世界妇女的无形压制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
-
李清照和冰心的女性审美理想探究
-
作者:
郭蕊
来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大爱之歌
蕴藉典雅
内倾之美
-
描述:
女性文学在中国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女性意识作为社会群体意识,浓缩着女性在历史与传统的缝隙中进行的苦苦挣扎,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精神求索与精神畸变。女性意识在冰心和李清照身上强化表现为:由对自我生命的流连,衍进到对群体生存境遇的观照;由对个体的自审自爱,衍进到对时代走向与民族命运的关切。审视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她们用自己的诗文,为我们展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理想,绘就了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
认同与借鉴
-
作者:
曹海峰
来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模式
男性中心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许多观点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认同,甚至我国许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著的主要理论依据也来自西方。1、引入女性视角,批判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2、寻找女性文学传统。 3、对具体批评方法的借鉴。
-
元杂剧旦本剧叙事视角的社会性别研究
-
作者:
姜兰慧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元杂剧旦本剧
-
描述:
元杂剧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也是元代社会生活的“活化石”,历来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尤其元杂剧塑造的一系列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是近些年来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尚未有人从元杂剧的叙事视角角度入手对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及产生此一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本篇论文即以元杂剧中的旦本剧为本,从旦本剧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研究元杂剧迥异于前代通俗文学样式的特点,即元杂剧采用了非常明显的女性视角的叙事视角,体现了明显的女性意识,并对元杂剧出现这一特质的原因做了简要的论述。论文的论述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论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本篇论
-
中国女性纪录片艺术研究
-
作者:
李淑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艺术性
女性纪录片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以90年代产生的中国女性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女性命运,情感诉求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女性导演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等进行积极阐释,对女性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做了深层表述。全文首先对女性纪录片进行了定义,确定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研究范围,包括女性题材和女性导演的作品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从刘晓津的《寻找眼镜蛇》,李红的《回到凤凰桥》的萌芽探索阶段,到经历了2000年以后的创作高峰期,在数量和影片题材,表现内容上都有了不少的突破和扩展。继而从女性纪录片创作者的创作理念,纪录片的叙事视
-
论滕肖澜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李欣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滕肖澜
上海文学
-
描述:
滕肖澜是新世纪上海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内容独到而丰富,大都以上海城市作为背景。滕肖澜的小说中充满地道的上海元素与上海情怀,贴近都市寻常百姓生活,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日常琐事和生存挣扎。滕肖澜以上海为立足点,继承发展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海派文学潮流,以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为新世纪都市文学拓展出新的向度。本文以滕肖澜有关上海题材的小说为研究着眼点,从审美、内容、叙事三个部分总体论述了滕肖澜的创作特色。第一部分通过对滕肖澜作品的深入探索,梳理其创作脉络和整体背景,捕捉作家独特的文学世界观,整体把握滕肖澜
-
女性视野下的满族世家书写——以叶广芩为例
-
作者:
刘育程
来源:
江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满族世家
女性视角
叶广芩
满族文化
-
描述:
叶广芩是当代陕西文坛小有成就的满族女性作家,她受到满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日本文化等多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新时期,叶广芩以其家族故事为原型,书写族裔经验,描绘了一个在文化和政治双重变动的重压下走向离散的满族世家,着重书写了一批世家子弟,特别是世家女性对于贵族精神和满族文化的坚守与探寻。多重文化的背景拓宽了叶广芩的文学视野,赋予其独特的创作视角,使她的小说表现出多重文化背景下的选择意义。本论主要以《采桑子》、《状元媒》、《本是同根生》、《祖坟》等长篇以及相关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言说方式、写作姿态
-
当代少数民族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画探究
-
作者:
李洁来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创作实践
女性视角
少数民族女性
-
描述:
一般认为女性具有端庄、勤劳、善良、温柔、宽容等美德,少数民族女性充满了智性与善性,她们在天然的环境中成长,是繁衍的力量又是创造的力量,从外形和气质上传递着东方神韵。少数民族女性带给我们的不单是繁复的服饰之美,亦或单纯的女性秀丽之美,而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散发出的勤劳朴拙之美。她们朴素平凡的生活显示出了自然的亲和与人性的诗意,这使得少数民族女性题材工笔人物画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亦符合中国美学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审美要求。在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新思想不断滋生,新视角不断进入画家视野,
<
1
2
3
...
9
10
11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