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630 条
-
极尽凄凉之美:论川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剑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丽
洁净
女性观
徒劳
凄凉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中驹子这一人文形象的观察,从而对端文学中的女性观进行分析。并且,简单地谈及这种女性观形成的原因。阅读了《雪国》中驹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有关描写,不难发现这一人物的矛盾冲突的内心。川端文学中描述了诸多女性形象,她们虽然过着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身分,但是无一例外的都给人于一种凄凉之美。
-
张爱玲与福克纳笔下女性形象之比较
-
作者:
管先恒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福克纳
女性观
南方传统文化
中国封建文化
-
描述:
张爱玲与福克纳在其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文章从二位作家相似的家庭背景出发,对二人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发现他们在心理、命运等方面的诸多相似之处,然而,作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背景下的作家,张爱玲和福克纳在对待其笔下女性人物的态度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
作者:
黄萍萍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十二楼》
女性观
李渔
女性形象
-
描述: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男权社会的夹缝中求生,具体表现为:女性“失语”、男性代言以及女性自觉将男权观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此种书写,与李渔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女性观有关。
-
昆德拉和女性主义的双向探讨
-
作者:
罗蓉蓉
陈实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义性
昆德拉
女性观
局限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昆德拉的女性观含混且多义。昆德拉一方面存有厌女情结,其女性形象塑造强调女性之间紧张与对立的人际关系,女性观点表达存有对女性的偏见;另一方面颂扬女性自主意识,注重刻画矛盾而真实的女性内心世界。昆德拉关注女性问题,揭示女性受压迫方式的多样性,质疑早期女性主义理论的激进性与片面性,与女性主义话语形成富有张力的对话关系。
-
由骑士文学和武侠文学看中西方妇女观
-
作者:
沈文娟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侠文学
骑士文学
女性观
爱情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的武侠小说和西方的骑士文学作为中西方文化的奇葩,在各自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大放光芒;它们是东西方民族尚武精神的体现,在主持正义、扶弱济贫、重诺守信等方面,具有同质的一面。但因其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它们又存在极大差异,本文从两种文学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和爱情观分析两种文学所体现出的中国和西方女性观的不同。
-
论约翰·契弗短篇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
-
作者:
屈佳佩
来源:
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约翰·
契弗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约翰·契弗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之一,被誉为“美国郊外契诃夫”。他的作品主要展现了20世纪中期美国城郊中产阶级的精神与道德。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对约翰·契弗作品的评论文章,但是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并不多见。本文着重分析约翰契弗小说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分析理解契弗的女性观,旨在为读者提供欣赏契弗短篇小说的一个新的角度。
-
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探析:从《米德尔马契》中的女性人物谈起
-
作者:
叶梅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超前
乔治·艾略特
《米德尔马契》
女性形象
-
描述:
乔治·艾略特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关于她的女性观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的是,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带有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艾略特着重刻画了多萝西娅、罗莎蒙德、玛丽·高思这三位女性形象。完美女性典范玛丽·高思采用隐秘、间接的方式来削弱男性权威,用无私的爱和奉献引导男性,间接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乔治·艾略特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
人性的复苏与抗争——论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兼及曹禺的女性观
-
作者:
王春丽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复苏与抗争
女性观
悲剧
曹禺
-
描述: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胆﹑叛逆﹑与众不同,曹禺把她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凸现出来,她们不再是男人的影子,而是像男人一样能够争取主动权、拥有独立人格的人,这也是曹禺不同于同时代作家的创作特点;但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在她们悲剧性的人生历程中决不起主导作用,“情出于性”,所以,作者从情爱角度,将其投放在情感的三角关系中,用人性化的文笔剖析中国千百年来封建女性悲剧的实质——人性的复苏乃至与整个男权社会抗争造成的悲剧。
<
1
2
3
...
41
42
43
...
61
62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