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王韬《淞滨琐话》的女性观与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殷小芳   来源: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文化内涵   《淞滨琐话》   女性形象   王韬  
描述: 清代末期,随着西学东渐的趋势,早期维新派代表在接触西方思想、热切呼唤新文明到来的同时,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王韬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传统与现代都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在他的小说中折射出来.《淞滨琐话》作为王韬文言小说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体现得更为充分.《淞滨琐话》中女性形象分为进步女性观和保守女性观两个方面,其中进步女性观重点分析那些对爱情和婚姻大胆追求的女子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女子,保守女性观重点分析其传统的婚姻观、子嗣观、贞节观和对妓女的态度.而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王韬,却在思
论老舍小说《阳光》中"新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兼与《月牙儿》比较
作者: 贺昱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   《月牙儿》   女性观   老舍   《阳光》  
描述: <阳光>是老舍小说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部作品.<阳光>的诞生标志着老舍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已由写作<月牙儿>时注重的社会批判而转向批判女性自身.时"新女性"的形象塑造体现了老舍时女性问题思考已经深入和成熟.<阳光>和<月牙儿>一起,互补地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戕害.通过对"我们"的群像展示、对"新"外衣的质疑以及对黑暗男性世界的描摹,老舍试图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解放产生的负面影响."新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警鉴作用.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吴林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冲突   劳伦斯   新女性   工业革命  
描述: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富创新、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劳伦斯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用最敏感的笔触和超越传统的模式塑造了身份不一的众多女性形象。出版于1913年的《儿子与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而且至今都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刻画的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莉安、克拉拉,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成为男权制为主题的旧时代与工业革命初期女权运动冲突的牺牲品。本文借《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
列夫·托尔斯泰女性观探析——以《战争与和平》中两类女性形象为范例
作者: 乔磊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完美标准   爱情   家庭责任   最终宿命  
描述: 《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文中描绘了三十几位女性形象。本文以娜塔莎和海伦两个迥然不同的贵族妇女形象为典型范例,从她们对待爱情及两性关系的态度、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论述托尔斯泰笔下女性形象的最终宿命,借此来审视托尔斯泰女性观的特征。
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以《都柏林人》中的女主人公为例
作者: 孙建光   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多元视角   典型女性形象   乔伊斯   女性主义  
描述: 很多批评家往往采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研究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其实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呈多元性,她们或是屈服于传统,或是突破传统,或是以死来打破父权对女性的迫害。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用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女性形象。文章以伊芙琳、穆尼太太和西尼考太太三位女性形象为例,从多元视角来重新审视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从中可窥探到乔伊斯反对父权制,尊重女性,支持女性独立、自由的女性观。
从华顿笔下的女性形象来看其女性观
作者: 李银波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特质   女性观   失衡   女性形象   和谐  
描述: 先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迪丝.华顿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人格向着双性同体发展。她无意识中分别对《夏》和《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查瑞蒂与梅进行了双性特质同体式的性格刻画,但双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得到和谐的展示,仍处于双性特质的失衡态,为此她们对各自的生活或不满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华顿的众多小说人物中,艾伦身上优秀的男性特质勇敢、独立与美好的女性特质善良、包容共同作用,均衡和谐的发展使艾伦成为华顿心中最理想、健康、健全的女性形象。因此,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是女性必须具备双性特质,并且双性特质要平衡发展,这样才能
鲁迅和契诃夫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范雪芬   来源: 俄语学习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鲁迅   契诃夫   话语权   女性  
描述: 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不同,因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是不同的。本文以鲁迅和契诃夫在不同女性观引领下塑造的不同女性形象为例,分析小说中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一步认识鲁迅和契诃夫的女性观。鲁迅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国民内心深处的劣根性,批判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对女性的压制;契诃夫通过女性形象反映了19世纪社会运动思潮的变化,批判了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和黑暗制度。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命本相——论曹禺四大名剧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作者: 刘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名分   女性观   女性角色   道德伦理观   曹禺  
描述: 本文通过重读文本、重新解读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挖掘出曹禺前期剧作中一些不同于同时代的作家们创作的特点,即淡薄由社会制造的名分、贞操、道德、伦理等观念和社会和文化构建的性别差异;用人性化的笔书写女性的生存境遇,解构人们编织的美好婚姻爱情神话,解剖了女性的悲剧的实质。
对夏娃与玛利亚两位宗教女性形象家庭角色的还原
作者: 赵瑾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利亚   女性观   圣经   宗教   夏娃  
描述: 夏娃和玛利亚作为《圣经》中典型的宗教女性形象,其背后负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从二者形象的转变上看,由夏娃到玛利亚经历了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欠缺的女性角色到丰富的女性角色的转变,从宗教对女性的否定态度到宗教对母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这三种转变一方面体现出宗教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体现着人类共同意识的一步步形成。
“抗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孙犁的女性观
作者: 李少恒   来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魔鬼型   男性文化叙事   女性形象   天使型  
描述: 选取了抗日小说中若干个较为典型的女性形象加以深入地分析,对孙犁笔下众多的女性人物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结合作品,探究了孙犁作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相当矛盾的认识与态度,并最终归纳出孙犁复杂而独特的女性观。
< 1 2 3 ... 40 41 42 ... 61 62 6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