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99 条
-
伍尔芙的女性观和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赵红英
来源: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意识
意识流
女性人物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芙以意识流小说著称于世 ,通过探析伍尔芙女性观的成因 ,探讨了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分析表明弗吉尼亚的女性观只能是对女性平等地位要求的平和的呼唤和努力 ,而她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绝非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反叛型女性
-
拜伦的女性观初探
-
作者:
刘明景
谢欢
来源:
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拜伦
男性
-
描述: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拜伦塑造了许多伟大的"拜伦式英雄"的男性人物形象。但由于作者受到基督教父权意识形态的影响,且有着曲折的生活经历,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始终被看作是男性的工具和财产,甚至被夺去了发言的权力。
-
伍尔夫的文学魅力浅析
-
作者:
于艳玲
来源:
理论月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联想
女性观
意识流
内心独白
-
描述:
英国小说大师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1882-1941)不仅以其意识流小说蜚声于世界文坛,而且作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为世人所公认。她的小说通过对时间的精心处理使其独特的意识流技巧对其后形形色色新小说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的出现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她塑造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大促进了女性文学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
-
曹禺笔下的痛苦人生——兼论曹禺的女性观
-
作者:
赵灿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毁灭
女性观
阉割
-
描述:
曹禺的戏剧作品里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活、灵肉丰富、充满质感的女性人物 ,她们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如繁漪、陈白露、花金子、愫芳等。曹禺对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充满同情与欣赏。相反 ,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羸弱、无能、痛苦、不能自救的男人 ,是在人类的进化链条中被否定的人物。而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他们的人生都充满了痛苦的哀叹。
-
从《名利场》看萨克雷的女性观
-
作者:
陈蔚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萨克雷
《名利场》
-
描述:
《名利场》中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曾被看作是作家为进行道德劝诫而有意塑造的正反典型。本文从文本入手,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考察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描摹的女性生存状况,探讨他与时代女性观的契合与冲突,分析表明萨克雷已超越了传统的女性观,但同时,萨克雷的女性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
从《理想国》《爱弥儿》考察柏拉图和卢梭的女性观
-
作者:
金岳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爱弥儿》
《理想国》
-
描述: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即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反映出"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思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虽然资产阶级鼓吹"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所谓的平等并不包括妇女在内,以卢梭的教育经典名著《爱弥儿》为例,里面提到的"因性别施教"的观点试图以"贤妻良母"的模式教育和塑造女性。柏拉图《理想国》和卢梭《爱弥儿》中的女性观在女性参与公共事务权、受教育权、家庭与婚育权三部分均有较大区别。探讨二者的差异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近代妇女运动及女性主义思想。
-
霍桑的女性观
-
作者:
代显梅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守
女性观
霍桑
复杂
-
描述:
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男女分工的社会格局渐成定式,虔诚、贞洁、顺从和家居的妇德受到美国社会的格外推崇。与此同时,受欧洲妇女运动的影响,新英格兰的知识女性开始提倡女权,玛格丽特.福勒的《19世纪的妇女》以及美国第一次妇女大会的宣言《我们的态度》都对美国社会女性崇拜的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妇女问题成为这个时代众多的社会问题之一。霍桑置身妇女运动活跃的新英格兰,他的思想与创作沉浸了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他的女性观是矛盾复杂的:既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又反对女性扮演社会角色。霍桑在他的
-
浅析日本战后女性文学的自我表现
-
作者:
解天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胜文学
父权社会
女性观
女性文化
-
描述: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女性文学的传统。明治以后的日本近代文化承认非主流文化——“女性文化”的影响之下,日本女性作家在写作方面要比起西欧女性作家容易得多。然而,一旦女性真正做出了“女性文化”的领域,有志于独立的表现时,她们却又很难在市场上以写作作为职业。更加困难的是,如果女性要从“女性文化”脱身出来,文学上的女性自我表达的关键便在于如何逃离“女性文化”中泛滥的主流文化的用语上了。寻找途径远离泛滥的、反映父权社会中女性观的家庭故事则逐步占据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流。
-
论建安时期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
-
作者:
吴从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安
女性观
女性文学
兴盛
-
描述:
建安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创作中心的文学作品.建安时期女性文学兴盛的原因,一是思想解放使得文人敢于抒写男女柔情.二是生命珍爱意识和同情心的高扬,使得不幸的女性成为文人同情和写作的对象.三是女性观的变化改善了女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得女性成为文人赞颂的对象.四是命题写作和效仿写作风气的盛行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耶稣还是孔子: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挣扎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科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女性华裔文学
身份建构
女性观
-
描述:
美国女性华裔作家受到西方基督教的自由平等思想和中国封建传统儒家的男权至上思想双重伦理观的影响,在作品创作中充分表现了在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华裔女性为个人生存的挣扎、反抗与个人身份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