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镜子与缪斯:女性艺术家与超现实主义
作者: 马晓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镜子   自画像   运动   缪斯   达利   超现实主义者   作品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运动。进入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女性艺术家是一个多样而独特的群体。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是20世纪先锋运动的第一批女性拥护者。二战之后,这些女性艺术家将超现实主义引领至新的方向。女性艺术家在欧洲先锋艺术中,特别是超现实主义运动中的作用,仍然是现代艺术史讨论的主题。然而,1929年以后进入超现实主义圈子的大
看与被看:从女性自我画像看中国的女性艺术
作者: 邵亦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主义研究   西方艺术史   男女平等   中央美术学院   新时代   自画像   女性自我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描述: 2010年12月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的"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以时代为轨迹展出了20世纪以来中国女性艺术的概况,本文姑且以同样的线索,从观看者的角度,粗略地看一看这些图像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女权的图像——读解阿莉斯·尼尔
作者: 矫苏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叛逆   女性艺术家   哀怨   坎坷   欢乐   画家   范型   读解   传奇色彩  
描述: 阿莉斯·尼尔(Alice Neel,1900-1984)颇具传奇色彩,个性温柔而叛逆,经历既坎坷又幸运。作为女性的“画家与画中人”,尼尔创造了一种新的描绘与被描绘的范型。就画家而言,她挣脱了女性艺术家的抑制和定势,大胆直率地表现了自我的真实,爱情、性、渴望、母爱、顺从、反抗、哀怨、担忧、欢乐等等体验被不假掩饰地复杂地展现出来,揭示出内心世界的隐秘情愫。就绘画对象或画中人而言,她的图画表现了真实和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在很多传统画家和现代画家笔下,女人是被动、简单的,她们基本以美丽、优雅、装饰或被戏弄的形象出
中国女性艺术启示录
作者: 罗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文化学视角   文化中心主义   女性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艺术   中国女性   “女性艺术”  
描述: 就“女性艺术”而言,女性从事艺术创作的话题,在20世纪九十年代呈现多元整合的情形,并构筑为当代艺术热门思潮,其引发的不止于现代艺术领域的诸多挑衅性反思,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有尚未彰显的多重意义指向。 试图从女性人类文化学视角梳理中国女性艺术史,的确不是件让人轻盈愉悦的事。面对男权文化中心主义造就的几千年女性在艺术史上“缺席”的客观现实,我
寻求标记和深度——女性主义与艺术漫议
作者: 丁宁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女性艺术家   奥林匹亚   意识形态   女性世界   艺术史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艺术   皮格马利翁  
描述: 透过女性主义看艺术,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女性与艺术的特殊关系,而且也已经越出了性别本身的限定,也就是说,一方面并非任何出诸男性的艺术观念都与女性主义相左。相反,在某些男性艺术史家的著述中,女性主义的学者甚至可以寻见强烈的认同感。譬如,克拉克(T.J.Clark)在其著名的《现代生活的画面——马奈及其追随者的艺术中的巴黎》一书中对马奈的《奥林匹亚》的经典分析就被认为是女性主义可资引用的来源。仿佛是后来的女性主义者想要指出的那样,克拉克明确地认为,马奈笔下的奥林匹亚的形象与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不同,她并不是
女性心灵的诗意图景——朴春子的工笔画
作者: 余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内在韵律   工笔画   女性世界   个性化表现   朝鲜族妇女   画面构成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艺术语言的创造  
描述: 春子是位诗人气质女性工笔画家。她的作品总以一种飘逸、典雅、清丽、而又深情的诗意轻叩着欣赏者的心扉,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她那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她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清纯、温馨的女性世界,这个世界被她表现得更加诗意化和理想化,并弥漫着令人神往的内在韵律。 由于春子工笔作品的题旨统归于对人的表现,特别是对女性的表现,因而她的艺术显示出着重对阴柔美的发掘与表现。并成为她独特的艺术风貌,她以特定的感受营造出那充满人情意味和人性情韵的柔美世界;为此,她略去了那些朴素而美
中国有女性艺术生存的土壤吗?
作者: 周小儒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传统绘画   妇女运动   现代艺术   女权主义   女性艺术   女性主义   男性   “女性艺术”   中国女性  
描述: 在中国这样一个简单又复杂的农耕国家,似乎一切都是“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习惯。人们习惯于守着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教训,习惯于“日出而作,门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经济,在艺术上也习惯于守着祖宗留下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笔墨程式。对中国而言工业化进程姗姗来迟,现代艺术的发展步履蹒跚,中国的女性艺术同样逃脱不了相似的规律。 国际妇女运动始于五十年代末的美国,特别是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女性》一书在法国出版,成为“女性艺术”的宣告书。随着本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以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妇女运动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