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自我】搜索到相关结果 35 条
-
诗意的权威——《女勇士》中的“讲故事”与自我认同
-
作者:
周晓露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讲故事
话语权威
女性自我
-
描述:
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的《女勇士》(TheWomanWarrior)是一部由女性讲述、写女性、为了女性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讲故事这一独特的叙述方式证明了女性主体的话语权威,在现实与想象、男性与女性、东方与西方的互相映照中追寻并实现了对女性自我的认同。
-
女性自我的追寻者——论茹志娟的小说创作
-
作者:
王长中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创作
茹志娟
女性自我
-
描述:
以“文革”为界 ,茹志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由“微笑”到“深思”的发展过程 ,在审美理想、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当我们转以女性意识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她的作品的时候 ,就会发现这“变化”之中又有“不变”的存在 ,那就是作者难以割舍的对女性自我的追寻。因为外在环境的制约 ,这种追寻在五、六十年代的作品中也还是缩手缩脚的 ,甚至是隐在的 ,但它却表明了作者对女性自我的尊重和固守。而且 ,这种隐在固守在新时期到来以后 ,便如经冬的春笋 ,破土而出 ,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勃兴的“春之声”。
-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
作者:
徐珊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谊
孤独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主义
-
描述:
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
作者:
崔童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狄金森
男性他者
女性意识
女性自我
-
描述: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诗人。作为与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深得人们的喜爱。她在诗歌创作的主题,意象和语言技巧上,走出了一条与她以前男性诗人不同的道路,本文从分析她具有女性特质的诗歌着手,论证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标志,开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两性同体”理论,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从女性主义视角揭示男/女二元对立及不和谐两性关系的抗争。在获得女性自我之后,狄金森完成了角色转化,从传统
-
转型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自我
-
作者:
盛英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化和多元化
转型期
性
男权中心
女性自我
-
描述: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期内,女性文学中女性自我话语系统得以建立、发展和演变:一是愈来愈多转型期女作家在表现女性自我时,都倾向于对女性力比多本能结构的探究,致使女性自我意识与女性身体行为日益趋于同构。二是针对男权中心主义,转型期女作家们采取了多种的叙述形态,自觉地参与了对男权中心话语的解构。三是转型期女作家一方面大胆地拆解传统的母亲神话与恋母情结;另一方面,却真诚地颂扬母性和母爱,竭诚使女性自我由母性之根出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四是女作家着意于对女性自我存在的探究,导致了女性自我的个性化
-
束缚与自由:《慈悲》中的女性幸存
-
作者:
周权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幸存
精神幸存
《慈悲》
女性自我
莫里森
-
描述: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因其题材的独特和写作手法的创新让西方评论家们交口称赞,在中国也颇受关注。小说《慈悲》(2008)一方面延续了莫里森对非裔民族一以贯之的关注,同时也标志着这位诺奖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又一重大突破:首次将对白人女性与美国土著女性生活的同等关注纳入创作。《慈悲》一经发表,就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与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三年间虽涌现了大量的书评,但对其进行的系统研究却寥若晨星。这些评论或研究都集中探讨作家对蓄奴制的深刻反思以及在重构美国历史上所做的努力,但莫里森始终关注的“女性幸存”这一母题却遭到冷
-
试论凯特·肖邦部分作品中的女性消费行为
-
作者:
胡懿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消费行为
父权
女性自我
消费主义
凯特·肖邦
-
描述:
凯特·肖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作家。她的作品因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女性人物塑造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肖邦对于她生活过的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克里奥尔人和阿卡迪亚人生活的了解为她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肖邦的故事大多以路易斯安那为背景,以描写当地居民的故事为主。肖邦对故事情节的细腻描写和对当地风俗民情的渲染,使她被列为出色的乡土作家行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凯特·肖邦一直关注和思考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社会地位。虽然她曾说自己不爱被简单地列为女性主义作家,但她的作品因全面深入地揭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婚姻,自我
-
徐媛诗歌研究
-
作者:
周云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媛
《络纬吟》
吴中
晚明
女性自我
-
描述:
徐媛(1560-1619),字小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万历年间闺秀女诗人,太仆徐泰时女,副使范允临妻。著有《络纬吟》十二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诗歌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并称“吴门二大家”。 本文试图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对徐媛别集《络纬吟》中诗歌作品的细读,联系晚明社会、文化史相关内容和吴中地域文学传统的承继演变,探讨以徐媛为代表的明清江南闺秀才女文学作品中与以往女性创作不同的特色和体现出的矛盾性,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透过女性创作与交游的表面探讨女性文学传统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晚明开放风气
-
格罗瑞创伤后的女性自我
-
作者:
何成风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家园》
创伤
格罗瑞
女性自我
-
描述:
身为美国当代知名女作家之一,玛丽莲·罗宾逊的作品多探讨家园主题。本文着眼于她以圣经当中“浪子回头”的故事为题材的小说《家园》。小说的女主人公格罗瑞在经历了婚姻的创伤之后,回家赡养老父,主持家事。格罗瑞渴望自由,敢于挑战传统婚姻,拥有新型女性自我意识。婚姻失败后,她又回归家园,试图重建家园,并探寻她的精神归属,以实现自我救赎。本文通过对格罗瑞创伤印记、精神家园和女性自我探寻的分析,进一步探析格罗瑞的女性人物身份建构。
-
从女性的角度看《作女》
-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作女》
珠宝饰物
妇女运动
女性自我
克里斯蒂娃
男性中心文化
卓尔
女性主义
女权理论
不择手段地
-
描述:
从女性的角度看《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