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夏娃形象探析
作者: 安亚菲   来源: 基督宗教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女性视角   女性经验   希伯来文   诠释学   性别歧视   圣经故事   智慧树   《创世记》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诠释学作为圣经研究的一个重要派别,以女性经验为基本原则,通过女性视角重新解读圣经故事,解构父权制下的性别歧视,力图还原在父权制话语中被消解或边缘化的女性形象,从而促使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为圣经文本本身增添新的价值。~②伊甸园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以上帝创造亚当为开端,夏娃的诞生和同亚当的结合为发展,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为高潮,上帝将人类驱逐出伊
娜拉:何处是归程——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流变(续)
作者: 徐珊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小说   同性爱   女主人公   女性经验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与往事干杯》   发展流变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三、娜拉是谁对于许多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来说,“女性”的概念本身就十分成问题。对“女性”的界定往往笼罩在无所不在的男性话语的渗透之下,“在每一个定义中都显露出局限的,相对立的另一者,过分地依赖男性优势。但“女性”对女性主义者十分关键。因为“女性”的概念...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作者: 荒林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欲望   《致命的飞翔》   男性话语   女性经验   林白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社会理想   当代女性写作  
描述: 林白小说:女性欲望的叙事
女性神话的重建: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父权制   女性神话   女性经验   当代西方   女性主义者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颇具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概括论析了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风貌:一是解析男性本位的神话;二是建构女性文学的王国;三是理论上的反思。
让世界倾听女人——谈女性文学躯体语言的构筑
作者: 孙燕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躯体语言   男性原则   个人话语   女性经验   自身性别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女性特征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写作古已有之。从古代妇女“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自发悲泣,到追求自由、平等、尊严,渴望成为男性的呐喊,女性写作完成了第一次否定,迈出了走向自身解放最初的、也是最艰难的一步、勿庸置疑,女性的这一觉醒离女性的最终解放距离尚远。这第一次否定只是打破了认同男性原则的恶性自律,并没有显示有别于男性的女性特征,而是以失落女性自己为代价,这一方面是男权话语中心地位压抑女性语言,一方面是女性由于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对自身性别难免归咎。总之,这第一次飞跃尚未显示个人话语的清晰,还需突破主流话语的强大覆盖和公共话语无情的浪
论赵玫历史叙事中的性别意识
作者: 卢桢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女性经验   欲望   赵玫   身体   武则天   女性历史   性别意识   工具化   女性人物  
描述: 以性别视角观之,在文学史上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处于集体缺席的“失语”状态。1980年代以来,随着后现代思潮尤其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渗入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崛起,部分女作家开始尝试建立一种由性别意识作为基本支撑的历史叙述,即所谓“走进历史隧洞的女性写作”(刘思谦语),在这之中,女作家赵玫的历史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从1993年到2000年,以善于写女人著称的赵玫把视角深入盛唐宫廷,先后出版了《武则天》、《高阳公主》、《上官婉儿》①等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选取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开放的唐王朝,进入女性内心,以细
女性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傅书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经验   新启蒙思潮   女性散文   困境与出路   女性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解放   日常生活  
描述: 中国新时期以来的的女性文学研究,在经历了同步于新启蒙思潮、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进、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对女性文学历史的重新发现与梳理、女性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对本土女性经验的重视、性别理论的提出、女性文学研究的文化学拓展等几个阶段之后,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制约女性文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又该如何突破?对此,本文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正于方家。
女性绘画刍议
作者: 刘晓陶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妇女解放运动   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理论   妇女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   自由主义   绘画   仕女画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绘画根植于西方的女权主义和女权运动。要研究女性绘画必须首先研究女权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等议题。女性主
《乱世佳人》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作者: 冯小燕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促进性   女性经验   刻板印象   女权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乱世佳人》   女权主义   美国南方   女性主义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一、女性主义与影片简介女性主义又称女权、女权主义、女权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指以女性经验为来源和动机,或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女性主义与妇女运动联系在一起,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启蒙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已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19世纪
女性民俗: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实践
作者: 毛海莹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经验   文学创作论   身体写作   王旭烽   王安忆   中国女性文学   批评方法   性别意识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欧美国家,这种批评方法十分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意义,并以女性经验为视角重新审视文学史和文学现象,严厉抨击男性中心话语,以解构和颠覆的姿态以及鲜明的性别意识逐渐由边缘步入中心,成为风靡至今的女性文学批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有其发展的根源和坚实的背景,因此一旦被“移植”到我国女性文学批评领域,便难免会出现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