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实现之旅——《他们眼望上苍》的黑人女性主义解析
作者: 李丽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身份   《他们眼望上苍》   美国黑人文学   黑人文化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黑人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艺术家创造出各种体裁的优秀作品,美国黑人文学正从边缘走向中心,走向主流文化。 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的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她的经典力作《他们眼望上苍》描述了黑人女性珍妮反抗传统习俗的束缚、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在白人及男性统治社会中寻求自我身份的黑人女性。在抗议文学风靡之年代,这种深入探索黑人女性内心世界并充分展示黑人女性意识觉醒的作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陈染林白小说创作
作者: 陆孝峰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女性写作   女性话语   陈染   女性叙事   林白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视野中的陈染林白小说创作
她世界——对柳·乌利茨卡娅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欢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乌利茨卡娅   家庭主题   俄罗斯文学   爱情主题   女性文学   小人物  
描述: 俄罗斯女性文学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崛起,是当代俄罗斯文学乃至当代俄罗斯文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已引起俄罗斯国内外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家中,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乌利茨卡娅不仅蜚声俄罗斯文坛,而且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读者所喜爱和拥戴。其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从狂飙突进到舒缓徐行——林白创作转型论
作者: 朱俊珂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说主题   林白小说   超性别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   创作转型  
描述: 在当代文坛上,林白无疑是一个颇具影响力和个性的作家,她的创作力旺盛,而且创作富于变化。作为女性写作阵营中的一员主将,林白对女性的生存境遇始终投以深切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她以惊世骇俗的“私人化写作”姿态,冲撞着“菲勒斯”男权书写传统,丰富和开拓着女性写作的经验和空间。新世纪初,林白的小说在主题、题材选择及艺术风格上发生了深刻的流变。从《玻璃虫》开始,她打开紧闭的心扉,淡化了人的生命本能与外界的尖锐对抗,一种生命的飞扬和灵动闪烁其中。到了《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作者走出了自己的房间
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作者: 陆兴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   非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批评   文学史   女性文学   日常生活  
描述: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经过1990年代高歌猛进式地讨伐和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的男性中心观念和正本清源式地梳理利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进入了后兴奋期,既无法达到以往的高度也难以产生以往的轰动和震撼效应。单纯的文本批评已难以引起批评的兴趣,然而又苦于找不到新的话语生长点来弥补单一的性别视角带来的批评效果的单调、单薄,只好在对西方最新的学术成果的追踪和研究中掩盖和代替本土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后继乏力和自主创新。要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就必须找到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新的话语资源,重新审理和触发中国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日常生
清代钱塘闺阁词人研究
作者: 徐燕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文学生活   词学   女性创作   钱塘闺阁   女性文学  
描述: 清代是女性创作的黄金期,大江南北出现大量的闺秀作家以及为数众多的诗词作品。这时期钱塘闺秀词人大规模崛起原因有三:一、钱塘地区繁荣的经济,令闺秀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去进行创作;二、钱塘灵秀的风景不仅滋养了闺秀的灵秀气质,也给予她们创作的素材;三、历史上钱塘文学积淀的丰厚以及当时男性文人对女性为文的鼓励使得闺秀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清代钱塘闺秀词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前期以蕉园诸子为代表的闺秀词人的兴起,为钱塘女词的中兴作了准备;中期以随园女弟子为代表的女词兴盛,为钱塘闺秀词的高峰;清代后期钱塘女词零散不成
略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现代衍进
作者: 陈捷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视角   文学作品   女性意识   爱情主题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潘金莲   男性   哲学主题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在由传统的爱情主题、社会主题到哲学主题的演化过程中,它所固有的女性意识呈现出由传统至现代的嬗变轨迹。女性文学从寻找女性"自我"阶段,发展到与传统主题迥然的哲学主题,即在哲学意义上永恒地寻找本我的阶段。此时,基本上是以男性与女性共同作为哲学范畴中的"人"的价值规范作为衡量标准,其所创造的形象已不再是某一具体的个别化的社会成员,而是相对于客体的主体——人的原型。女性文学的这种现代性衍进是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在女性文学中的折射和投影。
“性别视角下的文学文本解读”笔谈:女性文学中的父权制解读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文本解读   社会文化   西方女性主义   性别视角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文本  
描述: 主持人语:在以往有关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研讨中,我们根据阐释学的视角理论和西方女性主义有关人的自然性别与社会文化性别理论,提出了文学研究的性别视角问题。视角作为一种阅读阐释文本的角度,关系到对文本意义的发现和阐释,关系到阅读者、阐释者能够从文本中看到什么和对什么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性别视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就在于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女性或男性都既是一定民族的、阶级的人,同时又是有性别的人,而性别在绵延几千年的父权等级制社会里,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自然性别为基础的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社会文
告别性别“战争” 构建两性和谐文化——对中华女性文学与文化方向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红旗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理论   西方女权主义   和谐文化   告别   文化方向   女性文学   战争   中华文化  
描述: 本文是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女性文学与文化的反思。"战争"的概念,是指性别文化意义上的战争。其范畴是指"正在进行时"的当代中华女性文学与文化现象。构建两性和谐文化是指回到中华文化的现
论"十七年"女性文学中底层劳动妇女"解放"模式
作者: 马春花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   妇女解放运动   男女平等   同工同酬   劳动妇女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描述: 一、新中国的成立:一种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女性具有重大的意义。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同工同酬、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男女平等,这些妇女解放运动孜孜以求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
< 1 2 3 ... 13 14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