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 条
-
论简·奥斯丁的女性觉醒意识
-
作者:
徐朝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叙述者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文学创作
男性叙事
女性文学
小说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一直是男性作家统治着文学舞台,他们在作品中反映的基本上是男性主宰的世界,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情节。而女性一直是以被叙述和被窥视的对象而存在的,女性在男性作品中不是天使,便是魔鬼。
-
诗意的真实:《索道》推荐辞
-
作者:
叶立文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作家
爱情传奇
侦探小说
思维方式
母亲
爱情故事
女性文学
索道
女性人物
-
描述:
作为一名诗人出身的小说家,姚鄂梅坚持认为小说与诗歌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两者在艺术本源上其实并无二致。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对源于理想的诗意的追求,小说就会黯然无光,或者说,小说的内
-
我与女性文学——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演讲
-
作者:
顾艳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灵魂
演讲
女作家
诗歌
中国文学史
写作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讲这个题目前,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一定要说"我与女性文学"?文学就是文学,为什么要有性别之分?要知道我们在思考和写作时,并不带着性别去思考和写作。而且女性文学也并
-
遇见卡瓦尔达 想起法国的她和她:20世纪法国女性文学代表人物杜拉斯和萨冈
-
作者:
小渔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畅销书
杜拉斯
当代法国
玛格丽特
出版
安娜
女性文学
新小说派
卡瓦
文学奖
-
描述:
安娜·卡瓦尔达(Anna Gavalda)被誉为讲故事的天才,成为当代法国的一大出版现象。法国《读书》杂志的4月新刊用了安娜·卡瓦尔达做封面,联络拍照,她的第一反应是:哦,不行……再说,我连口红也没有。在有限的几张公开发表的照片上,我们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
-
作者:
梁远帆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张爱玲
离婚家庭
不幸婚姻
女性意识
女子
独立观察
倾城之恋
依附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一、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由母亲在不幸婚姻中遭受的创伤与苦痛,张爱玲在年少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女性的天空永远是低暗的。再加上父母离婚家庭破碎给她带来的生活不幸,使她很早就知道自己必须独自面对陌生的世界和陌生的人群,在30年代和40年代剧烈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独立观察、体验了这个
-
何谓19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
-
作者:
吕永林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子化
年代
纯文学
去政治化
文学写作
生存状况
新写实小说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概念
-
描述:
一、个人化写作的概念起源重考(一)问题的提出据刘小新所作关键词式的考察,批评界通常倾向于把‘个人化写作’概念的产生时间定在90年代中期,而戴锦华和王干在其1995年12月进行的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中,则直接提出了‘个人化写作’的说法,
-
同一个声音,不同的话语形态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形态
妇女
声音
中国
文学史观念
女性文学
源流考
同一
-
描述:
文学史观念的多元化和叙述视角的多样化标志着文学史批评话语的确立与发展。女性文学史著以其独特的文化立场和批评视角跻身文学史史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进一步证明文学史史学观念的变革及多元叙事的可能性,也证明了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细化和深化;它打破了男权中心话语霸权对文学
-
19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
-
作者:
王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文学景观
题材范围
女性写作
文学的本质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精神产品
-
描述: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景观中,女性写作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杨匡汉在《多种途径和选择的可能性》一文中将女性文学的潮流列为1990年代文学的十大景观之一。在他看来,1990年代女性写作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狭隘的题材范围,在许多不同领域里都有所建树。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写作范围的广度并不能决定文学的本质价值,精神高度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1990年代女性写作尽管填补了题材的某种空白,但并未真正达到女性主义对女性观照的高度。因此,当文学批评者一再以女性主义理论与术语
-
曼素恩著《张家才女》
-
作者:
罗晓翔
来源:
历史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作者
张氏
女性诗词
才女
新女性
人生经历
女性文学
精英阶层
常州
-
描述: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历史学系教授曼素恩,继其名著《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之后,①新近又推出她的力作《张家才女》。作者通过常州张氏家族三代女性的人生经历,试图揭示19世纪清帝国政治、常州地域文化、女性文学、精英阶层家庭模式、社会地位与性别角色关系等问题。独特的女性视角与情节化的写作模式是该书的两大特色。美国学者贺萧(Gail Hershatter)认为在晚清妇女史研究中,《张家才女》是“绝对独树一帜的”重要著作。新文化史家林.亨特(Lynn Hunt)也盛赞《张家才女》为“一部杰作”。②该
-
华中科技大学学者介绍:胡泓
-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政治
女性作家
学者
华中科技大学
文学创作
大学课堂
女性文学
英美文学
-
描述:
胡泓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始关注女性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研究巾她发现,自美国建国以来,女性作家一直都是美国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女性文学的创作均被排斥在主流文学史或大学的文学课堂之外。虽然这种状况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中国的大学课堂里变化却不犬,胡泓教授认为,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美国一直是世界各国追逐、学习和关注的主要对象,人们要充分了解这样一个国家,就不应该忽视占人口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