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579 条
-
马超专著《20世纪中国女作家述论》出版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20世纪
中国女作家
当代文学
文化心理
历史文化背景
述论
女性文学
风格特征
艺术个性
-
描述:
马超专著《20世纪中国女作家述论》出版
-
文学批评:对话与潜对话——林舟的文学空间及话语姿态
-
作者:
施战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访谈录
作家
文学空间
“晚生代”
批评家
对话与潜对话
女性文学
朱苏进
-
描述:
文学批评:对话与潜对话——林舟的文学空间及话语姿态
-
为司密斯鼓掌
-
作者:
梅娘
来源:
博览群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中文化交流
翻译
温哥华
知识产权
历史系
女性文学
北美
黄金
研究生
-
描述:
诺尔曼·司密斯,这位加拿大温哥华历史系的博士生,在我去温哥华大学访问期间,硬是把他所能找到的温大(U.B.C.)的可以讲中文的教授和研究生都请来和我交流、座谈。对只讲英文的,他便作义务翻译。在知识产权尊贵如黄金的北美社会,他如此做,在西中文化交流方面,完完全全地是种志士献身行为,体现了他对追求的执着,更凸现了文化在人生中的魅力。当问及他为什么要学中文,为什么选定了东北
-
《临川文学史》序
-
作者:
张世俊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临川区
临川文学
谢灵运
区域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社会主义
王安石
地方文献
女性文学
汤显祖
-
描述:
《临川文学史》序
-
陈玉霞《心祭》研究笔谈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楂粉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矮化密植
形象塑造
典型人物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陈玉霞
-
描述:
陈玉霞《心祭》研究笔谈编者按:陈玉霞,女,回族,1953年生,做过插队知青、工人,后上大学,读研究生班,现为临沂市社科联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1979年起发表文学作品,处女作《含着眼泪的微笑》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几年有作品集《爱之彷徨》、长...
-
卷首,1995年的太阳
-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中国文化精神
多元文化
张开手臂
世界观和方法论
生命科学
中国文化研究
1995年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一眨眼,白驹过隙,1994年成了昨天——一页永久的历史,一轮1995年的太阳已经升起。这一页历史,完整也好,残缺也罢,喜也好,悲也罢,都已经成为过去,你即使有回天之力,也无法挽住岁月的滔滔逝水,你纵使再有万般真诚,也追悔莫及。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然而,中国文化和世界却又年轻了一岁。 《中国文化研究》第一次跨过完整的一年。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和同我们一起分担忧愁、分享快乐的读者、作者及社会各界,我们从心里说一声:谢谢!
-
扫黄琐议
-
作者:
陈四益
方成
来源:
民主与科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琐议
“三陪女”
卖淫者
人道主义
嫖客
公共权力保护
公正的审判
女性文学
沦为娼妓
嫖娼者
-
描述:
扫黄琐议
-
飞出笼子去唱——从“蓝袜子丛书”看女作家的自强不息
-
作者:
钱满素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丛书
女作家
袜子
部分和
女性意识
写作
主要表现
男性意识
作品
女性文学
-
描述:
十卷《蓝袜子》荟萃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几百位作家的作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两点:一是这些作家都是女性;二是这些作品主要表现女性意识。作家就是作家,女作家无非碰巧是女性的作家。人们并不称“男作家”某某,也不专门把男作家放在一起研究他们的男性意识,这种区别本身就很说明问题。相对男作家而言,女作家的“女人”部分和她的“作家”部分似乎有着更为密切的
-
90年代美国文学一瞥
-
作者:
林精华
王帆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学
90年代
后现代派文学
文学流派
文学创作
后现代派小说
超现实主义
女性文学
黑人文学
南方文学
-
描述:
90年代美国文学一瞥
-
精彩小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文信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音文字
标记词
书法家
贵族女性
女书
使用规范汉字
表意文字
女性文学
美学感受
社会用字
-
描述:
郑州市文联主持召开的规范社会用字座谈会上,河南书法家们表示,今后为企业题写牌匾时,要用规范汉字。河南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唐玉润说:“书法家写字,首先要规范,要准确,其次要好看,有艺术性。字写得过繁,影响对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