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 条
-
女性文学:女性·妇女·女性主义·女性文学批评
-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作家
女性主义文学
妇女文学
性别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女性人文主义
性别意识
-
描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字面上把女性文学理解为一种按性别分类的性别文学,就像青年文学按年龄分类,西部文学按地域分类,女性文学不过是特别标出作家性别的一种性别方言罢了。果真如此,女性文学不仅失去了它起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起到强化女人“第二性”位置的作用,使生而为女人者感觉到某种看不见也说不出的以宽容面目出现的性别歧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女作家拒绝认同女性文学这一命名的心理原因。而且越是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强对两性不平等有深刻体验的女作家越是拒绝把自己归入女性文学命下。她们说:“我只卖文,不卖女”(丁玲)
-
女性文学批评的生态文化理念的建构
-
作者:
陈凤珍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生态文化理念
女性作家
女性小说
生态精神
批评家
女性主义
生态批评
-
描述:
作为生态批评中一支新的生力军的生态女性文学批评,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建构有待完善有待系统化,但在新的世纪,生态女性批评者必将同男性批评家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对整个地球生态的责任和对维护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责任。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女性文学批评的生态文化理念建构加以阐述。一、在女性文学批评“生态文化理念”建构中重塑女性文学身份当我们回顾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
-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三个问题的思考
-
作者:
邓利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女作家创作
文艺思潮
女性文学研究
形式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学科建设
创作主体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是中国文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有利于推进它自身和女性文学的向前发展。一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展开是伴随着对“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而开始的,对“女性文学”的界定延续至今。回顾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新时期,吴黛英首次使用“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新时期“女性文学”漫谈》,《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4期),王福湘首先作出回应,对吴黛英总结的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提出质疑(《“女性文学论”质疑》,《当代文艺
-
当代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判
-
作者:
王侃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文学书写
中国女性文学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政治文本
二十世纪
性别文本
-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文革后”的文学视野里,女性文学无疑已是一种触目皆在的“物质”景观。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女性的“缺席”与“缄默”已成历史陈迹。女性作家的群体涌现以及性别意识在文学文本中的贯彻和张扬,构成了对男性文学以及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的现实而强大的消解之势。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化、文学)理论的译介,以及中国知识女性在国家/社会权力结构中主体位置(subiect position)的不断调整,使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研究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定位。这种“定位”的划时代意
-
生态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使命
-
作者:
陈凤珍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生态观念
女性意识
历史使命
女性主义批评
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
生态批评
-
描述:
当今世界面临着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严重危机,人类迫切需要重建生态文明。一批男性批评家不辱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近几年接连发表绿色宣言和生态文学评论,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一系列生态批评论著,例如曾繁仁的生态美学论、鲁枢元的《生
-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宏观研究
中国女性文学
“五四”女性文学
女性解放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80年代
轮廓
中国大陆
现实针对性
历史
文化阐释
-
描述:
一 问题的提出和说明 本文尝试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资源做出一种描述和清理。这一工作的现实针对性在于,到199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中频繁出现“困境”、“危机”这样的字眼,这表明1980--1990年代之交女性文学批评的活力.它所提供的文化阐释和所形成的社会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
拓展视野,推进女性文学持续发展: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评述
-
作者:
盛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拓展视野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观
持续发展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性别意识
学术研讨会
女性主义
-
描述:
紧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建设奖”颁奖仪式之后,1998年9月20—23日,第四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举行。研讨会颇具广阔文化视野:除对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批评、研究的成就和经验、问题和前景作进一步探讨,对...
-
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社会性别理论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
批评的滞后:兼谈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
作者:
张红平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体验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
女作家
人生体验
新时代
社会学
献身精神
-
描述:
新时期女性文学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的殿堂上取得显赫的一席之地,是由于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使过去的历史得到重新审视;更由于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女作家们,用严肃的态度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体验进行深切探讨和真切表现而创作了硕果累累的文学作品所致。妇女问题的探讨本是社会学的课题。但在我国社会学中,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却在文学作品中被女作家们尖锐提出,并大量描述。这样中国的女性文学就被赋予
<
1
2
3
...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