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时期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困境的对策研究
作者: 姜波   耿春明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对策   困境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传入中国,就在中国这片深厚的沃土中扎根发芽,逐渐取得了应用的话语权,无论女性文学创作亦或文学批评,都呈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然而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文学批评传播发展的语境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也遭到了社会的误解与非议,如何摆脱困境,采取对策,使我国女性文学创作走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
“女性文学”批评之批评
作者: 阎秋霞   来源: 晋阳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过分关注,导致“女性文学”难以获得博大境界。若能扩大批评视野,遵循协调原则,也许对解读女性文学的丰富内涵会有所帮助。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论纲
作者: 王吉鹏   马琳   赵欣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   论纲  
描述: 20世纪百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与沧桑厚重的中国女性文学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本文立足世 纪交替的宏大背景,梳理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归纳女性文学批评的模式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同时也对中国 女性文学的批评现状予以了展示。
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性写作——从《一间自己的房子》说起
作者: 郭张娜   王文   来源: 外语教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一间自己的房子》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视角出发 ,探讨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女性写作的重要观念 :女性写作所需要的私人空间——一间自己的房子 ,分析了文学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种种物质困难和精神压力。这些困难和压力成为伍尔夫提出“一间自己的房子”等女性主义批评观念的重要依据。
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科建设目标:代辽宁大学文学院专版前言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性别诗学   学科研究方向  
描述: 辽宁大学文学院将继续把女性文学批评作为学科研究方向,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术目标,提升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为女性文学批评的系统化、学科化而不懈努力.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张爱玲与菲茨杰拉德作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 郑龙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经历了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与中国女作家张爱玲可以被看做这一时期东西方女性文学创作的代表。两者在作品中都使用大量篇幅去塑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在各自国度都受到了热烈追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对于两位作家所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有显著意义,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然而,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仅有一篇名为《浮华世界凋零的玫瑰—菲茨杰拉德和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异化形象》,主要从环境、爱情、婚姻、亲情及母性
审视男性群体的别样眼光――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视角缺失的反思
作者: 宋小梅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男性形象   两性和谐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揭示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以及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女性文学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经过20余年的积累,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已成为参与并重构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作为一种中西理论话语、文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以凯蒂和宠儿为原点比较研究<喧嚣与骚动>和<宠儿>
作者: 冯君   来源: 大连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虚幻人物形象  
描述: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祸克纳和托尼·莫里森都长于刻画女性,共同关注在惨痛的历史、种族、人性、家庭、社会背景下的美国社会边缘女性的遭遇和命运。本文研究范围限定为以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观点比较研究威廉·福克纳的《喧嚣与骚动》(1929)和托尼·莫里森的《宠儿》(1987)。通过比较研究,这两部前瞻性、预见性的文学作品,超越时空、种族、性别的藩篱,成为美国文坛奇葩,争奇斗艳,又互为补充,共同描画美国悲剧妇女形象的历史长卷。前部小说中的模糊的花季凋零少女凯蒂变成了后部小说中的水中还魂的如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无常的宠
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王翼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清代   女性意识   性别文化  
描述: 本论文以清代女性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是指清代人以作品选本、诗话词话、序跋等批评形式对女性文学所作的批评。本文从批评主体、批评对象和批评形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较全面地描述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在具体地阐释中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强调两性之间的关系对女性文学批评的影响作用,借助女性主义理论重新审视清代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和性别文化。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与余论。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清代女性文学批评发生的时代背景展开论述。通过对社会思想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变化
从萧红研究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走向
作者: 郭姗姗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走向   女性文学批评   萧红   研究  
描述: 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次女性文学批评内涵的丰富,都会给萧红研究带来新的变化。所以,以萧红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萧红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具体可感的把握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本文以萧红研究为中心,将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1935年-1949年间萧红研究。在民族救亡的时代背景下,萧红的《生死场》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动,萧红后期作品因与时代联系不够紧密而在文坛遭受了不小的非议,萧红研究至此陷入低迷。第二章是197
< 1 2 3 4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