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 都银妊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作家   女性创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本论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对女性文学创作的批评为对象,考察女作家走进文坛之后,她们的创作是如何被批评界关注、评价和阐释的。换言之,是将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批评,置于现代文学的整体脉络中,讨论现代女性文学通过文学批评获得怎样的文学位置和意义,以及这一位置和意义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得的。为了更清晰呈现创作与批评的基本面貌,论文的考察主要区分为两个部分。在每一时期,首先是对女作家创作情形进行梳理。这方面的考察,旨在试图勾勒每一文学史时段中女性创作实践的内部、外部特征,以及它
论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
作者: 刘莉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多维视角  
描述: 新时期,当女性文学被明确作为一个批评对象进行批评时,其理论资源主要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倡导者们也的确意在构建中国的女性主义。然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有它独特的背景:女权运动的历史文化前提;妇女文学资源的丰厚、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倡导者身份的统一;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论背景。中西学术背景的差异,注定这一异域思想在本土的影响是有限的。事实上,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没有单一朝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本文力图从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实际研究出发,探讨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及其特征。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场景
作者: 刘秀珍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本论文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术界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其研究成果,来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以及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借鉴与发展,以达到促进异质文化间的对话与沟通;并通过把握其跳动的脉搏,分析未来的发展动向,并做理论建构的尝试。相信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势必将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澄清。这一部分主要是定位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理清概念,认为不同时期女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1983-2003)
作者: 邓颖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  
描述: 该论文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界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五分之一个世纪来女性文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已然逝去的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来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对西方?
悖离与超越--《伤逝》主题的边缘性
作者: 唐正杰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悖离与超越   女性文学批评   伤逝  
描述: 该文提出以"女性文学批评"为主,兼以其他批评方法对《伤逝》主题的边缘性进行分析.《伤逝》主题的边缘性指的是《伤逝》在主题的开掘和建立上对中国古代和"五四"同类题材叙事作品的悖离与超越.
对《沙恭达罗》和《西厢记》中爱情的解读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西厢记   沙恭达罗   爱情   中印文学比较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以《西厢记》和《沙恭达罗》为文本 ,比较了中印文学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性质 ,是由叙述话语权决定的。在《沙恭达罗》中 ,宫廷作家迦梨陀娑出于对宗教的阪依和对国王的歌颂 ,依照印度古老的神定爱情观 ,描绘出宗教性的天籁的理想之爱 ,为女性在宗教、自然中谋得独立的精神支柱。在《西厢记》中 ,寻求自我安慰的失意文人创造出意淫式的爱情 ,淹没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建构 ,苑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作者: 王纯菲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代条件论   “五四”时期   社会——历史视角   现代性  
描述: 发生于"五四"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对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观照、阐释、评价与反思,它在史论、作家论、作品论等方面的建树,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现代性演进的历史篇章;作为一种批评现象,它在理论资源、批评指向、批评视角、批评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与时代共名的情形,是时代政治的文学表征。它显示出虽然有"批评"存在,但却无"女权"与"主义"的批评特色,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崛起时的表现完全不同。
新世纪以来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历史选择:从底层文学、自然小说、科幻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兴起谈起
作者: 苏红军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知识生产的全球经济体系   女性文学批评   文学类型   全球资本主义  
描述: 新世纪以来,无论在严肃文学还是在通俗文学中都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类型。比较突出的有底层文学、打工文学、自然小说、科幻小说和网络文学等。这些新的文学类型再现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女性的新的生活经历和审美价值,挑战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的秩序和理论架构。这类研究,连同这些新的文学类型,呼唤对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女性文学批评中一些基本概念、审美要素、美学原则、思想资源和深层的理论框架进行反思,催促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做出新的历史选择。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作者: 乔以钢   洪武奇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间   空间   空间生产   生存性  
描述: 女性主义理论隐含了空间方面的诉求。这一点也反映在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本文在提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生存性内涵,辨析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空间生产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对女性空间位置的认知不同,批评话语的方式随之各异。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空间概念的内涵从根本上说是生存性的。其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女性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女性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女性存在的时间、空间互相转换,使得女性空间的变动成为除时间之外规定女性空间状况的另一个
论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五大前提
作者: 吕颖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建构   女性文学批评   前提   女性文学批评学  
描述: 对于女性文学批评研究的未来而言,女性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历史前提;从近期策略与远期目标上,逐步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转换,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理论前提;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思想前提;逐渐改善女性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现实前提;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方法论前提。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