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92 条
-
新世纪以来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历史选择:从底层文学、自然小说、科幻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兴起谈起
-
作者:
苏红军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知识生产的全球经济体系
女性文学批评
文学类型
全球资本主义
-
描述:
新世纪以来,无论在严肃文学还是在通俗文学中都出现了很多新的文学类型。比较突出的有底层文学、打工文学、自然小说、科幻小说和网络文学等。这些新的文学类型再现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女性的新的生活经历和审美价值,挑战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的秩序和理论架构。这类研究,连同这些新的文学类型,呼唤对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女性文学批评中一些基本概念、审美要素、美学原则、思想资源和深层的理论框架进行反思,催促我们对文学批评的理论构架做出新的历史选择。
-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
作者:
乔以钢
洪武奇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时间
空间
空间生产
生存性
-
描述:
女性主义理论隐含了空间方面的诉求。这一点也反映在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本文在提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生存性内涵,辨析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空间生产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对女性空间位置的认知不同,批评话语的方式随之各异。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空间概念的内涵从根本上说是生存性的。其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女性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女性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女性存在的时间、空间互相转换,使得女性空间的变动成为除时间之外规定女性空间状况的另一个
-
论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五大前提
-
作者:
吕颖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建构
女性文学批评
前提
女性文学批评学
-
描述:
对于女性文学批评研究的未来而言,女性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历史前提;从近期策略与远期目标上,逐步实现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转换,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理论前提;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思想前提;逐渐改善女性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现实前提;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是女性文学批评学建构的方法论前提。
-
论解构主义的哲学与文学观及其影响
-
作者:
王钟陵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黑人文学批评
德里达的文学观
解构思想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作为后现代哲学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德里达在1968年"五月风暴"前即已批评、质疑结构主义,就已经有着明确的非中心化的思想,由此,他发展出了另一种表述方式:以异质性为中心,而以"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纵横交织出了解构思想。然而,在其晚年,他又与"他者"与"延异"这两个概念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德里达的文学观有五个要点:文学具有讲述一切的自由;文学应浓缩历史,包容一切;对"延异"概念内涵作了重要调整的阅读法;否认文学性;作品是一种建制,它形成自己的读者。解构思想在美国形成了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这一批评以颠覆
-
中印文学中爱情叙事的典型——对《沙恭达罗》和《西厢记》中爱情的解读
-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西厢记
沙恭达罗
爱情
中印文学比较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性质,是由叙述话语权决定的。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文本,在《沙恭达罗》中,印度宫廷作家迦梨陀娑出于对宗教的皈依和对国王的歌颂,依照印度古老的神定爱情观,描绘出宗教性的天籁的理想之爱,为女性在宗教、自然中谋得独立的精神支柱。在《西厢记》中,中国寻求自我安慰的失意文人创造出意淫式的爱情,淹没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建构,苑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
新时期女性文学及其批评中的立场问题
-
作者:
白利利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双性和谐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在突出女性意识和女性性别立场的同时,就产生了反思性别立场,超越女性性别立场的努力。这种女性意识和女性性别立场得到突显,女性身体和女性欲望得到肯定,女性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类别被提出来的现象本身就是女性介入社会生活、试图提升女性价值的证明。本文联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辨证地分析了女性性别立场在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发展中的作用,从三个方面阐述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自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女性意识苏醒的时代条件和女性意识苏醒的表现、发展和发展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两性对立
-
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论
-
作者:
张彩虹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作家研究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读者研究
女性主义
-
描述:
仍以是否反映了时代主题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优劣,其表现如下:(1)肯定了女作家反映"吃饭"与"发展"等重大社...
-
反思与建构
-
作者:
吕颖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女性文学批评
反思
女性文学
本土
-
描述:
新时期以来,西方多元化的文化与文学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于中国传统的研究模式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为中国本土女性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性别视角,拓宽了女性文学批评的研究视野。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批评实践。经过二十余年的学术积累,女性文学批评已经逐渐成为关注中国文化与文学现象的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但是,在对西方女性主义追随与认同的过程中,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在此前提下,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本土女性文学批评文化思想资源的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
-
艾莲‧修娃特与女性文学传统:理论之演变
-
作者:
左乙萱
来源:
通识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莲‧修娃特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作品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
-
描述:
爱莲. {I多娃特丰富的着作依其理论轨迹,可分为女性文学传统和女性主义批评两大类。在早期的一篇文章(荒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1 981) 中修娃特提出,这两类主要轨迹和女性作品中的「生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