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教育】搜索到相关结果 77 条
-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女性教育问题研究
-
作者:
刘丽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
女性
-
描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真正开放、平等的世纪。通过教育使所有女性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是现代教育也是负责任的国家政府的重要使命。中国政府在2001年由国务院正式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明确指出:“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师培训课程”。置身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面对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作为中国女性应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抓住机遇,奋发进取?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
-
论古埃及的女性教育
-
作者:
冯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职业
女性教育
文字
古埃及
-
描述:
古埃及发祥于尼罗河,文明源远流长,延续了千年之久,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为后来的西方文明带来了深远地影响。教育,作为文明传递的方式之一,使古埃及的文化遗产得以留存并流传至今,因此研究古埃及教育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古埃及文明的内涵。在当今世界,作为“半边天”的女性,她们不会被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而在五千年前以男性为社会主导的古代埃及,似乎已经被剥夺,并未留下太多关于女性教育的记载。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对古代埃及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针对女性教育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都只是在古埃及教育问题和古埃
-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觉醒
-
作者:
乔素玲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教育
中国教育史
女子教育
妇女教育
-
描述:
本课题旨在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觉醒进行研究,探讨教育对女性性别意识、人格、知识水平和社会角色的影响,从而证明教育对于提高女性素质及其社会地位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历史借鉴。 绪论简要回顾了近代女子教育与知识女性的研究概况,指出已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 >> 详细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女性教育主流化运动研究
-
作者:
徐爱新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教育
主流化运动
妇女解放运动
女性
-
描述:
十九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女性被剥夺了接受正规教育的权利,十九世纪末,女子学校产生,中国女性教育发起了向国家主流教育进军的革命运动,基于社会革命的政治目的和追求妇女解放的妇女工作宗旨,中国共产党成为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初步确立了女性教育基本思想,开展了一定女性教育实践。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制定了《党纲》、《党章》,明确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以及社会革命的政治目的,为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认识论,树立了“男女并重”的社会性别观,把女性作为无产阶级革
-
成型期的中美女性高等教育专业比较
-
作者:
冀俊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教育
性别差异
专业
-
描述: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是伴随着美国女性争取自身权利而产生的,同时也是美国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国女性高等教育则是在女校发展的基础上,在教会办女子大学的基础上产生的。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产生于18世纪,成型于19世纪60年代,其在成型期表现出的特点有:对女性的培养目标是贤妻良母;课程设置上注重女性传统专业;受自然科学对性别差异研究的影响大。我国女性高等教育经历了20世纪以前的孕育期以后,就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女子高等教育在国家引导下开始成型,其表现出的特点是:受欧美妇女运动和女性教
-
二战后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述评
-
作者:
丁坤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社会性别
女性教育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虽几经沉浮却成绩斐然。二战后至今,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经历了低谷、复苏和全面发展等几个阶段。在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二次女性解放运动及相关法律的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女性逐步扭转了其在高等教育参与人数及学历上的劣势地位;高等教育内部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增强,基于性别差异的学科限制、就业限制被不断打破,女性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对女性友好的课堂环境、校园环境逐渐形成;女性学在唤醒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同时,也成为美国高等
-
女性主义视域下中国法制电视节目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可心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教育
法制电视节目
刻板成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法制电视节目以浅显易懂的叙事口吻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以较为轻松方式了解复杂枯燥的法律知识。通过向节目受众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宣扬法治精神,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法律普及度的目的。加之这类节目自身的新闻资讯特征,往往被受众当作反映现实社会面貌的镜子。然而,这类节目并非总是能如实反映社会环境。它所呈现的也只是某些荧幕刻板印象所构建出来的单向世界。在女性主义视域下,中国的法制节目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刻板成见,将女性塑造为软弱、无知的受害者或施害者的形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成见以及女性教育
-
《镜花缘》女性观分析
-
作者:
王海萍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教育
评价
女性观
《镜花缘》
人格独立
-
描述: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对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进行关注与探讨的优秀小说,作者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百多位形象命运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生存命运和实际活动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女性观。本文主要从女性人格上的独立、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对女性才能的颂扬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镜花缘》小说中的女性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进行了评价。
-
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尽是祥林嫂吗?: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女性教育考辨
-
作者:
张洵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女性教育
“五四”妇女史观
江南地区
女塾师
-
描述: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相应改变,其活动范围远远大于闺阁的家内领地,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是巡游的女塾师的出现。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这种社会性别关系的转变,与传统思想对女性的要求和人们对封建时期女性形象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传统的"五四"妇女史观有其局限性。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与明末江南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又与当时社会等级松动相关,重新审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助于相对客观地评价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
-
中、韩、日三国女性战后教育、家庭地位变化及其异同
-
作者:
全永根
高艳
来源:
东南亚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韩日
异同
女性教育
家庭地位
现代
-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中、韩、日三国女性现代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及其表现进行对比,着重分析随着二战结束和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三国女性在现代教育、家庭地位方面各自出现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