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55 条
-
看与被看--对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钢琴课》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季梦宵
来源:
中国文房四宝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看与被看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钢琴课》作为现代女性电影中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借用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中提出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来分析《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钢琴课》中的“看”与“被看”,从女性形象作为男性欲望指称的塑造,以及男性/女性、看/被看、主动/被动二元对立式关系结构的重新诠释,来重点分析阐述《钢琴课》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
美国文学中新小知女性特征初探
-
作者:
马石子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意识
小知女性
婚姻理想
-
描述:
近年来小知女性文学研究在美国文坛成为显著现象。所谓小知,是"小知识分子"的简称。而"小知女性",主要指的是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小知识分子女性形象。美国小知女性作为西方小知女性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婚姻理想追求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文章通过对《小妇人》和《觉醒》的分析,认为美国小知女性的性格特征和婚姻理想追求主要受到了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清教因素对小知女性特点形成的作用;其次,社会历史因素对美国小知女性婚姻情感形成的作用;最后,地位因素对小知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总的来说出身上流社会的
-
简析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吉喆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人物弧
-
描述:
人物弧是编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人物建置的重要工具。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人物弧,多年来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下一直处于"被看"的境地,受到压抑,其人物弧的建置完全服务于男性角色。国产女性创作者为打破女性角色"被看"的现状,扛起女权主义的大旗,在众多女性编剧和导演的不断探索中完善着中国当代女权主义电影的谱系表。本文以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散谈编剧建置女性角色人物弧时的女性意识。
-
论台湾影视作品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易晓莉
来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自我完善
独立自信
-
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影视作品也表现出新的面貌。在21世纪的台湾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这些女性更为迫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追求自我的独特价值,在实际生活和心理上自觉摆脱对男性的依赖,表现出独立自信的特质,并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文章从如许方面入手,具体阐释21世纪台湾影视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表达
-
作者:
徐琨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题电影
女性意识
许鞍华
-
描述: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都是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而表达她独立的女性意识,她的作品中带有较强的女性悲情主义色彩,感情基调又是哀而不伤的,通过对女性情谊的表达,展现她内心的单纯美好的情怀。审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可以去发现不同于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世界,她更多地通过平淡的描述方式、简单的色彩背景去挖掘女性人物的内心情感,将一个个女性形象独立出来,而不是完全依附于男性角色,具有典型的人物特色。
-
论李玉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熊震
李浙瑶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成长
女性意识
母性经验
-
描述:
女性电影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女性的世界,一个女性的群像和关于女性情感的世界。李玉是近年来创作表现突出的女性主义电影导演,她在电影作品中所探讨的女性主体成长和母性经验的主题,将女性形象置放于现实的社会关系和人性困境中予以表现女性自身独特的女性意识,不矫饰不虚美,甚至直笔书写女性自身的黑暗与残酷。
-
《红字》的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郭勇丽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主
女性意识
自由
“圣母”形象
-
描述:
《红字》是美国杰出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女主人公海斯特颠覆了传统规制对女性的要求,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主、敢于追梦的新女性形象,给小说蒙上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字》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并从外部描绘与内部刻画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女性意识。
-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隽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现代
-
描述:
张爱玲在其文学创作中体现出对女性意识的积极思考,她对女性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冷静的尝试,并试图表达建立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世界。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她自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她笔下塑造的诸多悲惨女性形象给人以反思
-
缀网人生的自我救赎:许地山笔下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援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平凡
宗教
许地山
-
描述: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敏明、惜官、尚洁、春桃等既是宗教的虔诚信徒,又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生哲学,在蛛网一般的人生中,形成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独特生活理念,生本不乐、虽哀犹爱、豁然达观、独立进取是她们共同的生命特质。
-
翻译家朱虹:中国“漫游者”的声音:兼观中国文学英译理论与实践之得失
-
作者:
付文慧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朱虹
女性意识
-
描述:
在从事英译事业的本土女性译者中,朱虹以英美文学学者、女性主义学者和译者三重身份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多重文化身份铸就了其独具一格的翻译风格。本文从性别意识和人文学养两个视角考察了文化身份对其翻译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阐释了朱虹灵活多变的归化式译介策略以及译作呈现的独特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可行性路径以及国内学界应用西方理论阐释本土翻译现象的问题。
<
1
2
3
4
5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