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新态势
作者: 张丽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性征   叙事方式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对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走势进行了分析,勾勒了女性文学创作和研究的全貌,并从女性文学的性征、文化特质和叙事方式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掖平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 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
福克纳小说的女性/人类意识
作者: 梁呐   来源: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意识   堕落   痛苦   女性意识   神圣  
描述: 通过对福克纳几部女性中心小说人物形象的考察与分析,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由此透视作家女性意识的几个层面和作家一以贯之的人类意识。福克纳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与人类意识的一体观照,使其女性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着厚重而独异的光彩。
新时期的“女性戏剧”
作者: 王新民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与女性本体   女性戏剧   人性与反人性   女性意识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描述: 本文指出“五·四”以来,由于中国的女性问题始终是被作为反封建的内容之一来加以考虑的,所以中国的女性文学消融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文学中,新时期戏剧从“人”的角度,表现了女性新的社会地位与旧的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女性的迅速进化与传统的男性中心意识产生的冲突、女性政治社会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自我意识的蒙昧之间的冲突。对“女性文学”作出了贡献。但与小说和电影相比,女性戏剧的发展显然滞后,作为世界性永恒主题今后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男权文化笼罩下的女性:认同者和叛逆者——中西文学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作者: 刘绿雨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叛逆者   叛逆女性   简·爱   中西文学   认同者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男权文化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物竞天择的结果,形成最原始的男权中心文化。而人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文明史,又强化了这种男权意识。因此造成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群体的两极分化:对男权文化认同且有意就范的女性和对男权文化潜意识抵触或有意识反...
走出伊甸园: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孙蕾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题材   中国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伊甸园   三十年代   影片   四十年代   女性问题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特别是通过女性对家的困惑、迷失或觉醒,来看“家”这一命题如何成为中国妇女题材影片的缠绕性命题。通过分析20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对“家”的不同程度的认识,来初步勾勒出中国电影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本文所侧重的角度是,社会观念对女性行为的潜在影响,女性形象的转变,由此来揭示中国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的转变及特征。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崇拜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女权主义者   《红楼梦》   中国现代作家   林语堂   武则天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描述: 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最大功绩之一即是发现了“人”,尤其是发现了“女性”。“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成为衡定现代人优劣高下的试金石。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那么,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林语堂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呢?对此,学术界未能给以充分的注意。事实上,林语堂不仅尽其一生关注女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念,即女性崇拜思想。通过对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的详细解读,我们既可理解林语堂对“女性解放”的独特贡献;又可充分认识林语堂的
80年代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魏红霞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欲望   80年代   女性独立意识   女性意识   妇女形象   女性人格   电影理论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描述: 80年代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艺上也带来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在电影方面,影响突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中国也出现了具有西方女性电影特点的中国女性电影。只是中国的女性电影,有着中国特色,即在女性意识上的突破。...
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
作者: 钱晓茹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国际电影节   价值取向   作品   女性形象   人格价值  
描述: 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
政治意念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对“样板戏”女角塑造的检讨反思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四川戏剧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毛女》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性别解放   《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   阶级解放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双重变奏  
描述: 政治意念和女性意识的双重变奏———对“样板戏”女角塑造的检讨反思李祥林临近世纪末,回顾现当代中国戏剧发展史,对于一度风光并头顶“革命”桂冠的“样板戏”,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认真审视和检讨。因为,那无论作为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还是特定背景下的文化现象,都是...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