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意识的混沌与觉醒:试论英美女性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发展演变
作者: 窦芳霞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女人   女性意识   混沌   觉醒   英美女性文学  
描述: 疯女人一直是众多女性作家所钟爱和关注的形象。英美女性文学的疯女人形象从《简.爱》的伯莎.梅森到《黄色墙纸》的我再到《秀拉》的秀拉,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被禁锢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奋力解除禁锢从黄墙纸后爬出来的疯女人和不屈不挠将疯狂进行到底的疯女人三个阶段。疯女人所走过的从被禁锢到完全独立,从他者到自我的疯狂之路,正是女性自我意识由混沌到觉醒、由蒙昧到成熟的发展演变过程。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互渗:丁玲后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
作者: 耿庆伟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政治意识   杜晚香   黑妮  
描述: 丁玲是现代文学吏上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早期作品展示了她作为自由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个性解放意识,在延安时期,读者仍能发现"莎菲式"的个性解放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以来的启蒙话语和个性解放的主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作家很难再坚持新文学初期的自由意识的表达,丁玲的女性化立场受到严重的冲击.文章通过黑妮、牲晚香等形象的解读,指出丁玲晚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开始用政治意识王换女性意识,尽管出现了创作思维的相对矛盾,但仍然充满着女性的"声音"和"语调".
十字架上的女性基督:析五四女性文学中的耶稣形象
作者: 郭晓霞   来源: 圣经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基督   父权等级制思想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民族境遇  
描述: 五四女作家从民族境遇和自我体验出发理解和接受耶稣形象,一方面将耶稣看作一个有着伟大人格的人,另一方面看到了男性耶稣身上所具有的女性品质,如自我牺牲、受难、宽恕、博爱等,进而在作品中描写了一系列女性基督形象。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以耶稣的男女平等思想和女性基督形象对抗父权等级思想,并最大限度地肯定女性的传统价值。
浅谈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张蕊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和谐意识   池莉   女性意识   主体意识   否定意识  
描述: 在当代文坛,“女性文学”以自己女性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属性.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作品中主要体现了她的否定意识、主体意识和渴望和谐的两性意识.
寻觅女性救赎之舟: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之评析
作者: 刘畅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中心话语   两性关系   女性意识   张洁   女性文学  
描述: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强烈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期崛起作家中创作特色最为鲜明、创作内涵最为深厚的作家之一,无论是其创作的成就、意义以及不足,都足以使其作品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里程碑。本文试图从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其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
盛开于边缘的玫瑰——试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次高潮
作者: 范中胜   来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高潮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边缘  
描述: 人类进入文明史后,女性一直处于权力、社会地位和话语等多重边缘地位。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在“五四”时期,而女性文学的真正兴起,则是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女性文学凭借历史的机遇实现了两次群体性活跃,并在20世纪末构筑了集体狂欢式的辉煌。本文通过对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三次高潮的分析,描绘中国女性意识从初步觉醒到走向成熟的漫长道路,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类双性文化的同步建构。
藩篱下的觉醒与失落——阿加莎克里斯蒂《致命遗产》女性意识微探
作者: 金羽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阿加莎克里斯蒂   父权制文化   《致命遗产》  
描述: 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女性文学逐渐展现了价值观的转型和女性意识的诞生。在此转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全球公认的"侦探小说第一夫人",可谓首当其冲。其1948年所著的侦探小说《致命遗产》构思独特,逻辑缜密,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突破了以往侦探小说的男性文本模式,多方位呈现出朴素的女性主义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深受所处时代男权话语的影响,又在不经意间于作品中体现着依然清晰的父权制文化标准的印迹。
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
作者: 纪汇楠   薛姝姝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生   救赎   顿悟   女性意识   命运  
描述: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
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幽
作者: 吴娟   来源: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文学传统   伊莱恩.肖瓦尔特  
描述: 19世纪,以简.奥斯汀为首的英国女作家群为建立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传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专注于书写女性独特的感觉和经验世界,表达她们的意志和愿望,作品中彰显出渐次成熟的女性意识。
论铁凝《大浴女》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曾壤   彭在钦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伙伴关系   铁凝   《大浴女》  
描述: 铁凝是当代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大浴女》作为其代表作不仅完成了对女性自身弱点乃至丑恶的审视,也完成了对灵魂的拷问和对人性的深层次探究。铁凝的女性意识,突破了女权主义的束缚,超越了狭隘的两性之间的对抗和剥离,是一种超女性主义。这种女性意识,体现了性别诗学的审美内涵:即男女平等和谐、彼此需要、相互支撑的伙伴关系。
< 1 2 3 ... 165 166 167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