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序曲》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心理解析
作者: 林淼   来源: 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梦   自恋   女性意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精神分析  
描述: 通过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序曲》中主要女性人物琳达和贝里尔的矛盾内心,可以发现身处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她们,萌发出初步的女性意识,表现为或遁于无尽幻梦,或沉溺于自恋自怜。从中可以看出20世纪初,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并揭示了曼斯菲尔德本人的女性主义观点。
《爱玛》和《心之死》的女性人物对比分析
作者: 贺良云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之死》   身份追寻   女性意识   《爱玛》   女性人物对比  
描述: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中影响很大的一部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其作品中艺术上与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伊莉莎白·鲍恩是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其小说《心之死》发表于1938年,被公认为她的一部最优秀的小说。通过分析解读,发现这两部小说虽相隔一个多世纪,但均含有环境塑造性格的特点,以及两位作者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手法,决定了两部小说之间的可比较因素。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两个女性人物
作者: 杨华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存在形式   自我   本我   超我  
描述: 约翰·福尔斯在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创造了两个对比鲜明的女性人物,具有反叛精神的萨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女性蒂娜。尽管在小说中两个女性截然不同,但她们是有着两副面孔的同一个女人。蒂娜代表女性在男权社会里表象存在,是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不得不表现出来的"超我",而萨拉是蒂娜去除伪装后女性意识里的反叛和独立的"自我"与"本我"。
《到灯塔去》中女性人物的分析
作者: 唐志锋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到灯塔去》   话语   角色   女性意识   价值观  
描述: 《到灯塔去》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作者从多个角度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描写,作者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紧扣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写作手法,从人物的话语,人物在作品中的角色,以及人物的价值观三方面对《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
论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的女性意识
作者: 徐珊珊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化   韩国电影   矛盾化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描述: 20世纪末韩国社会经历了经济危机和女权运动的社会变革,传统家长制体系有所动摇,男女性别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动的社会背景下,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通过典型女性人物的展现,反映出新的女性意识:矛盾化的女性意识、男性化的女性意识和资本化的女性意识,考察韩国女性意识的变化特点为重新理解与认识一直以来被歪曲的女性意识提供了契机,并且为当今韩国电影女性意识的主题变化提供了重新思考的踏板。
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喧哗与骚动》
作者: 汪晓霞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威廉·福克纳   女性主义   《喧哗与骚动》  
描述: 威廉·福克纳,著名的美国南方作家,一生中创作了众多著作,小说《喧哗与骚动》是他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女性人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父权制对女性的摧残与压迫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跃洪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卡萨马西玛公主》   女性意识   《波士顿人》   《悲剧缪斯》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波士顿人》、《卡萨马西玛王妃》和《悲剧缪斯》中的三个女性人物,探究了詹姆斯的女性意识及其创作思想。在这三部作品中,詹姆斯分别塑造了下面三个人物:缺乏女性意识、人云亦云的天才女演讲人维蕊娜·塔兰特,积极支持并要求投身革命运动的卡萨马西玛王妃和美丽坚强、敢于蔑视男权社会的米丽雅姆·露丝,表现了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抗争的过程,表达了詹姆斯对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同情以及对在社会变革中女性所承担社会角色的担忧。
从小渔到王葡萄:浅析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成长
作者: 沈恒娟   来源: 当代旅游(学术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少女小渔   成长   女性意识   第九个寡妇   严歌苓  
描述: <少女小渔>和<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前后期创作的代表作,虽然风格迥异,却展现了女性人物的逐渐成长.从没有自我、稀里糊涂奉献自己的少女小渔到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王葡萄,女主人公身上的女性独立意识也在一点点成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女性或理想人性的一种思考.
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之比较——兼析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杜业艳   来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伊丽莎白·班纳特   夏绿蒂·卢卡斯   对比研究  
描述: 对《傲慢与偏见》中两位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班纳特与夏绿蒂·卢卡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比,阐释了两位出身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的女性最后不同归宿的原因.奥斯丁对伊丽莎白这一正面人物的肯定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了她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这在当时乃至于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
作者: 王慧   徐凯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迷惘的一代”   女权运动   女性角色   海明威  
描述: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系统分析了评论界观点之分野 ,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 ,指出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 ,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 1 2 3 ... 162 163 164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