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缺席的审判:浅析《一个人的战争》中的男性形象
作者: 邓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意识   同性世界   缺席  
描述: 对于林白来说,最擅长的莫过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通过对女性形象和私密心理的描写,林白独创了一个女性话语的世界,拒绝男性话语和主流话语的介入。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展现了女主人公林多米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女性作为一个主体,仍是作者着力刻画和赞美的对象,相比较而言,男性形象在这部小说里则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男性形象的近乎缺席或者虚化的存在,由此传达出林白一种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
丁玲与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差异解析
作者: 赵星   来源: 理论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丁玲   反叛女性  
描述: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坚守自我的现实逃离——丁玲20年代小说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张伟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自我角色   精神失落   欲望觉醒  
描述: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和比较了丁玲二十年代《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阿毛姑娘》这几部体现女性自觉成长的作品,分别从女性欲望的觉醒、自我角色的确认和精神上的无家可归三方面来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期对丁玲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和女性笔触有一个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
迪斯尼公主动画中女性意识崛起和局限
作者: 林丹菁   来源: 东南传播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主动画   意识形态   女性凝视   女性意识   迪斯尼  
描述: 全球化背景之下,迪斯尼动画也正逐渐向世界扩张,每次迪斯尼推出动画作品总能迅速吸引人们的眼球。在此背景下,迪斯尼公主动画也实现了诸多突破,其中主要女性形象的变化尤其明显,展现出女性意识的崛起,只是这些突破并没有真正完全挣脱父权意识形态的枷锁,其转变的背后同样存在着仍未改变的局限。文章将采用符号学和叙事分析法对迪斯尼不同时期的12部公主动画进行分析,探讨迪斯尼如何呈现女性,揭示这些女性的变化背后凸显的价值观念。
消费主义时代下女性意识“被遮蔽”现象浅析——以电影《黄金时代》与《心花路放》为例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女性意识   消费主义   心花路放   被遮蔽  
描述: 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背景下,票房成为衡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与同档期上映的《心花路放》相比,《黄金时代》在票房上可谓惨败。《心花路放》与《黄金时代》的交锋,不仅代表"商业"与"艺术"的对峙,更隐藏着强烈的性别对峙。观众无论男女,全都沉浸在"心花路放"之中,观赏着由男性目光主宰的作为"性欲窥视"对象的女性形象。这种女性意识的"被遮蔽"现象值得电影人反思,可要想改变现状却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
静默的角力:论江道莲《旗袍》中的人物形象及性别书写
作者: 留婷婷   来源: 澳门理工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江道莲   旗袍   土生葡人   人物形象  
描述: 从男性形象的“丑”与“恶”到女性形象的“美”与“善”,从父亲的暴力与守旧到母亲的仁总与和平,也从子辈角色的失败及负心,一直到少女角色的专情与自主,江道莲以看似“传统”的《旗袍》对真正传统的男权制度进行质疑、解构与柔性反扑。她将现实的“中心”与“主体”纳入文本,予以消解、转换,并以女性视角出发,提出另一“中心”及“主体”的可能性。通过文本与作者的扣连,既使《旗袍》中幽微的性别颠覆之声被揭露,也完成了江道莲从“女性书写”过渡到“女性意识”的文字实践与思想展演。
垂死挣扎的贵妇——由《贵妇失宠》浅析茨威格男权话语倾向与女性意识复苏的矛盾性
作者: 张龙珍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贵妇   茨威格   矛盾性   女性意识  
描述: 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茨威格的小说被译介中国以来,就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实的女性形象而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在对其女性形象的研究中,大多倾向于“陌生女人”和“C太太”等角色,而《贵妇失宠》中的德·普里夫人却几乎呈现缺席状态.因此,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德·普里夫人进行解读,由这一女性形象挖掘深藏在茨威格无意识中的男性话语与女性意识之间的矛盾性,并进一步探究这一矛盾性的成因.
村上春树小说的女性解读:以青春三部曲为例
作者: 董群智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情   女性意识   青春三部曲   村上春树   女性形象  
描述: 青春三部曲是村上春树走上文坛最初的作品,它字里行间折射出作家自身生活的境况,透露出作家的思想情趣。三部曲中的几位女性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长相一般,经历平凡,社会评价不高,这种大众脸谱使她们具有日常化、生活化的特性。她们主要作为男主人公性伴侣的身份出现在文本中,各自不同的行为所蕴含的温情感动了男主人公,成为他们牵挂依恋的对象。解读她们,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女性意识,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独立于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
作者: 李慧媛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欣华   独立   传统   女性意识   宋竹西  
描述: 林欣华与宋竹西分别是小说《女强人》和《玫瑰门》中的两位女性人物,作家朱秀娟和铁凝在刻画她们时有诸多相似之处,使之成为两株绽放于传统樊篱之外的女性之花。从她们身上我们不仅能够描摹海峡两岸现代女性形象的新轮廓,还能从两位女性形象的比较中找寻新时期两岸女性文学的契合点,从而发现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在几经波折后殊途同归。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新格拉布街》解读
作者: 李倩   刘须明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意识   自然   《新格拉布街》  
描述: 维多利亚时期经历了英国历史上经济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绚烂多彩,但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乔治·罗伯特·吉辛作为该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代表作《新格拉布街》中以火车这一意象为线索,结合小说中两位男主人公截然相反的命运安排,对伴随着工业革命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秩序和价值观问题进行批判,对生态环境问题表示担忧。同时,通过对玛丽安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她由最初的逆来顺受逐渐变得坚强、独立、果敢担当的过程,折射出作者对父权制的批判及其超前的女性意识。
< 1 2 3 ... 154 155 156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