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詹杰   来源: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老人与海》   翻译策略   性别差异  
描述: 通过对《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女性意识的探讨,认为虽然《老人与海》充斥着男性意识,但张爱玲仍竭力通过干涉主义策略,即前言、增补和劫持,在译语文本中创造女性形象。同时从词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和修辞的选择来剖析张爱玲译本中的增补策略。虽然张爱玲主张温和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但在其《老人与海》译本中,她仍然大胆劫持原文,以此柔和男性形象,彰显女性意识。
由她者到我们之一——从《她的城》看池莉笔下的女性书写
作者: 刘骁   来源: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聚焦   池莉   女性意识   《她的城》  
描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池莉在写作中就开始了对女性命运的不断思考,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并以单一视角的线性叙事方式创作了一系列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小说,这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挑战男性中心地位。而在《她的城》的创作中,池莉创造性地塑造了两位同样重要的女主角,并运用双重聚焦的方式将小说的中心放在了对人物关系的展现之上,也由此使小说脱离了作家一贯使用的独白模式而走向了诉诸主体性的对话之中。
走出家庭的女性:电视剧《红高粱》中女性的自我解放与社会变迁
作者: 何天平   韩鑫   来源: 新闻春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剧《红高粱》   大众文化   女性意识   社会变迁   公共参与  
描述: 本文通过解析电视剧《红高粱》,力图探索在媒介建构的话语体系中,女性个体如何通过自我解放推动社会变迁。借由文本分析及话语分析,文章首先分析电视剧《红高粱》对于九儿这一"烈女"形象的身份建构及其参与公共生活的抗争轨迹,并指出,女性个体在身体和性别观念的自我解放后,走出家庭,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是其之所以能推动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这一行动选择以独立的经济地位为基础,以家庭为连接自身与外部公共生活的纽带,以与权力男性之间关系的介入与建立为依托。文章认为,《红高粱》这一电视剧文本在一定程度上为女性通过个体解放影响社会
《序曲》中主要女性人物的心理解析
作者: 林淼   来源: 武夷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幻梦   自恋   女性意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精神分析  
描述: 通过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序曲》中主要女性人物琳达和贝里尔的矛盾内心,可以发现身处男权社会压迫下的她们,萌发出初步的女性意识,表现为或遁于无尽幻梦,或沉溺于自恋自怜。从中可以看出20世纪初,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并揭示了曼斯菲尔德本人的女性主义观点。
《爱玛》和《心之死》的女性人物对比分析
作者: 贺良云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之死》   身份追寻   女性意识   《爱玛》   女性人物对比  
描述: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作品中影响很大的一部长篇小说《爱玛》创作于1815年,是其作品中艺术上与思想上最成熟的一部。伊莉莎白·鲍恩是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其小说《心之死》发表于1938年,被公认为她的一部最优秀的小说。通过分析解读,发现这两部小说虽相隔一个多世纪,但均含有环境塑造性格的特点,以及两位作者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刻画手法,决定了两部小说之间的可比较因素。
论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的女性意识
作者: 徐珊珊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本化   韩国电影   矛盾化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描述: 20世纪末韩国社会经历了经济危机和女权运动的社会变革,传统家长制体系有所动摇,男女性别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变动的社会背景下,20世纪末以来韩国电影通过典型女性人物的展现,反映出新的女性意识:矛盾化的女性意识、男性化的女性意识和资本化的女性意识,考察韩国女性意识的变化特点为重新理解与认识一直以来被歪曲的女性意识提供了契机,并且为当今韩国电影女性意识的主题变化提供了重新思考的踏板。
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跃洪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卡萨马西玛公主》   女性意识   《波士顿人》   《悲剧缪斯》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亨利·詹姆斯中期三部曲《波士顿人》、《卡萨马西玛王妃》和《悲剧缪斯》中的三个女性人物,探究了詹姆斯的女性意识及其创作思想。在这三部作品中,詹姆斯分别塑造了下面三个人物:缺乏女性意识、人云亦云的天才女演讲人维蕊娜·塔兰特,积极支持并要求投身革命运动的卡萨马西玛王妃和美丽坚强、敢于蔑视男权社会的米丽雅姆·露丝,表现了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抗争的过程,表达了詹姆斯对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同情以及对在社会变革中女性所承担社会角色的担忧。
藩篱下的觉醒与失落——阿加莎克里斯蒂《致命遗产》女性意识微探
作者: 金羽炜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阿加莎克里斯蒂   父权制文化   《致命遗产》  
描述: 20世纪,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女性文学逐渐展现了价值观的转型和女性意识的诞生。在此转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全球公认的"侦探小说第一夫人",可谓首当其冲。其1948年所著的侦探小说《致命遗产》构思独特,逻辑缜密,人物形象刻画细腻,突破了以往侦探小说的男性文本模式,多方位呈现出朴素的女性主义观,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深受所处时代男权话语的影响,又在不经意间于作品中体现着依然清晰的父权制文化标准的印迹。
从门罗的小说看女性意识成长: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
作者: 纪汇楠   薛姝姝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生   救赎   顿悟   女性意识   命运  
描述: 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凭借她笔触细腻、寓意深刻、内涵深远的短篇小说,几乎不受争议地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第十三位获此荣誉的女性,门罗赋予"女性主义作家"更为复杂、丰富的含义。而她的作品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她用女性独有的语言来谈论、描述形形色色的女人的生活。《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Hardship,Friendship,Courtship,Loveship,Marriage)是门罗的第十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尤为引人注目。讲述的是女主人公乔安娜从一名被压
中西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作者: 张富丽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全球化趋势   女性意识   中西影视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电影和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的新兴力量,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强大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成为了社会中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它们像镜子一样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也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使人们能够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并传播新的文化精神。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精神世界和文化传播,由此出现了很多研究文献和文章,开始探讨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影视
< 1 2 3 ... 14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