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2492 条
-
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霍霞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自审
铁凝
-
描述:
铁凝作为一个女作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着一种本能的关注,对女性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铁凝笔下的几类女性形象,梳理出她从显露到凸出到形成的女性意识,同时挖掘铁凝小说创作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以启发人们深入探索女性的真正价值与解放道路。
-
《纯真年代》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简洁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纯真年代》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
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周铭文
王艳
来源: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丁玲是一个十分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她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她作为女性作家所具有的现代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首先表现为女性对自我欲望与情感的肯定和对男性形象的审视,其次表现为女性在失去男性庇护后,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徐立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侦探小说
阿加莎·克里斯蒂
-
描述: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侦探小说家,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和设置的独特的侦探方式都深深吸引了读者,本文试从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作品中对女性侦探及女性罪犯的独特刻画上分析其女性意识的觉醒。
-
女性主义阅读一种——浅谈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曾艳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老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老舍的小说中描绘着形形色色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去分析、提炼出三种女性形象:灵魂空壳者(温柔的贤良女性),男权意志执行者(专横跋扈的悍妇),欲望人性的标本(反叛不洁的欲女),并在此基础上去审视其女性意识.
-
传统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伊春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传统民歌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传统民歌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本文通过这一特殊载体,透视了历代中国妇女在男权社会环境下所遭受的种种不平等待遇,以及她们女性意识的丧失和缓慢、艰难的觉醒。
-
欧阳予倩话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范文瑶
来源:
文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劣根性
女性意识
个性自由
-
描述:
五四时期,恋爱与婚姻题材是问题剧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欧阳予倩的《回家以后》和《泼妇》是其中的代表作,尤其在塑造女性形象上,两篇作品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通过对剧本中几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来探究剧作家独特的女性意识产生的根由,揭示封建礼教摧残下女性的性别悲剧,进而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
迷失而不自知的女性: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赵楠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女性意识
民间故事
男权思想
-
描述:
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本文通过对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揭示在男权统治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的塑造下,东北的女性世世代代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是如何完全迷失自我,甘愿沦为附属品.
-
苏青《结婚十年》中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李佼洁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青小说
女性意识
新女性
结婚十年
-
描述:
上海沦陷时期女作家苏青的代表作《结婚十年》讲述了女主人公苏怀青结婚十年中家庭生活的种种不幸和她对坎坷人生的感悟。小说对封建男权文化施与女性的压迫进行了强烈批判,但同时又对男权至上的文化社会现状无可奈何并最终妥协。《结婚十年》具有独特浓郁的女性色彩,其女性主义意义在于体现女性的特点和个性,肯定男女区别的同时,敢于直面女性在男权社会中主体意识的失落。
-
从《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看安娜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一
来源:
好家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身份
女性意识
自我
-
描述: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将安娜写成了一个寻求自由的一个女性。安娜对爱情婚姻有着她自己独特的想法,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女性意识。在那个时期,女性唯一的出路就只有父权制安排的婚姻,那是丧失自我身份的女性无法改变的选择,而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娜不幸以自己的生命来争取这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