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身份的建构与书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
作者: 徐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藏族女性文学   民族身份  
描述: 藏族女性作为少数民族女性,处于族别和性别的双重边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她们不仅要承受时代转折带给她们精神上的阵痛,而且还要经历男性优越感对她们的冲击。面对汉族中心话语和男性话语的强势地位,她们要找回曾经被遮蔽的女性自我,探寻和确认女性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然而,她们不甘于沉默和被消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们的创作呈积极挺进的姿态,在边缘之处以她们的创作昭示了她们对自我、对本民族历史和现状及对民族国家的思考。她们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本民族女性为主体,以其生活为题材,以彰显女性意识为主旨,创
论女性意识在池莉作品中的原生态呈现
作者: 刘伟娜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诗学   原生态  
描述: 女性主义诗学在西方的兴起、发展和完善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在上世纪初涌入中国,尤其是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不断获得较大发展,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女性文学的破土而出、蓬勃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西方女性主义诗学所具有的激进性和偏激性,“驱逐男性” “妇女中心论”等虽然反映了饱受压抑的妇女解放和发展的愿望,但却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作为新时期以来当红女作家,池莉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在反思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激进性的同时,通过池莉由新写实的代表自然而然地转向女性文本创作这一变化轨
女性神话的消解: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的女性书写
作者: 孟娟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林芙美子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描述: 日本近代女作家林芙美子是日本备受瞩目的一位女作家,她一生命运坎坷不堪,经历过生活的挫折与爱恋的背叛,但林芙美子不向命运低头,在如此困境之下,仍然笔耕不辍,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深受后人敬仰。其代表作《放浪记》于昭和三年连载而出名,之后凭借作品《晚菊》获得了第三届女流文学奖,《浮云》成为了林芙美子集大成代表作之一。林芙美子除了写大量的小说之外,还创作不少的优秀散文和诗歌,成为了日本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创作了大量的弥漫荒凉气息的经典之作,如《传奇》、《倾城
“女性意识”:从沉潜到回归:以越南战争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黄以亭   张程   来源: 东南亚研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醒   女性意识   战争文学   越南   沉潜  
描述: 在男权意识盛行的社会中,性别差异与性别意识被抹杀。女性不是被置于比男性低一等的附属地位,就是被要求和男性一样,成为无性别差异的英雄。文章分析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战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特质,探究女性意识从沉潜到苏醒的演变过程,反观古今越南社会对女性的关照程度。
论张洁与朴婉绪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徐筱婷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韩女性主义文学   张洁   朴婉绪   知识女性  
描述: 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用封建礼教维持了巩固的父权秩序,这使得女性只能处于社会的边缘,受到男性的统治与压迫.然而,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女性意识的全面觉醒,追求女性解放以及探寻女性自我价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中韩同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呈现了共性的现象.本文着眼于张洁和朴婉绪女性小说代表作《方舟》和《活着的一天的开始》,以其中出现的知识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质疑与否定两个层面,探究20世纪80年代中韩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考察同一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余静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觉醒   高涨与退潮   19世纪  
描述: 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作家和文学作品,其中简·奥斯丁、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等人最具代表性。她们的作品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对此,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小说繁荣的背景,并从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高涨、退潮三个领域,梳理了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与命运抗争的两朵善恶之花——论《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形象
作者: 吴春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婚姻平等   爱情自由   弃妇   复仇意识  
描述: 自古以来,女性们对传统奴役地位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古希腊文学中的美狄亚与中国古诗《氓》中的弃妇就开创了传统女性反抗男权专制,反对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先河。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共同意义还在于表达了古代妇女对男权社会的猛烈反抗,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同时表现了一种悲剧命运中所产生的惊世骇俗的复仇意识。
“他者化”的自我:合作化小说女主人公形象的性别修辞阐释
作者: 于树军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修辞   编码化   女性意识   自我主体性   合作化小说  
描述: 合作化小说叙事中有两类女性人物形象非常特别:一类是有着“男性化”倾向的女模范、“女英雄”形象;一类是对农民“新人”大胆、主动追求的觉醒了的女性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类女性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独特的性别修辞手法,将其纳入到革命政治这一宏大叙事之中.然而,这些女性主人公形象在革命政治的积极参与中获得了合法身份的同时,又失去了其“自我主体性”,成为了符码化的存在.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作为历史力量的女性人物考究——试析英国小说《谢利》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传举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罗琳   女性意识   婚姻和爱情   谢利   事业  
描述: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
从男权偶像的崩塌看女性意识的崛起:试论丁玲、萧红、张爱玲笔下男性形象塑造
作者: 曲慧芳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偶像   女性意识   丁玲   萧红  
描述: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 1 2 3 ... 10 11 12 ...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