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日子”政治与欲望化书写——以《挣不断的红丝线》为例
作者: 张盈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欲望   女性意识   《挣不断的红丝线》   身体   日常生活  
描述: 张弦是新时期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善良而又颇具悲剧性的女性形象。短篇小说《挣不断的红丝线》,从“小日子”的政治叙述、女性意识的围困、日常生活的欲望化书写三方面,探讨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化与欲望化书写是如何一步步进入日常生活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者书写背后所寄寓的更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时代思索。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摩诃摩耶》
作者: 叶婷   来源: 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泰戈尔   摩诃摩耶   文化人格   女性主义   女性处境  
描述: 《摩诃摩耶》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的精品。我们运用女权主义批评的方法解读该作品,认为摩诃摩耶的悲剧因由是印度男权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婚姻制度、陈规陋习的压迫。摩诃摩耶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个经典文本的创作离不开泰戈尔文化人格的特殊性。
希腊女神与红楼女儿性格探源
作者: 姚熙绒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红楼梦   女性意识   希腊神话   性格   女性  
描述: 《希腊神话》和《红楼梦》作为中西文学史上不朽的文学作品,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两相比较,女性形象的深层次刻画几乎是两部作品不容忽视和不容小觑的关键力量之一。本文旨在两相比较的基础上,做以下探讨: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异同;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展现的艺术魅力;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相通性和相同性探源;希腊女神的性格缺陷与红楼女儿的人格陷阱;女性意识与人性关注;神与人及爱与美。
论“三言”、“二拍”女性意识的显露及成因
作者: 柯曼婧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理诉求   婚恋自由   “三言”   女性意识   “二拍”   “女贞”  
描述: 本篇论文从"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婚恋自由"、"尊重女性人格尊严"以及"对女性失贞的宽容"四个方面论证"三言"、"二拍"的女性意识。将作品置于时代的大环境下,深入思考这种女性意识的成因。
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读《木兰诗》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燕   张璘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意识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平等意识   《木兰诗》   女性主义  
描述: 《木兰诗》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由于其欢快的民歌形式及其所传达的传统的忠孝思想广为流传,诗词中花木兰的忠君爱国、孝敬父母、英勇善战的女性形象也深入人心。文章将花木兰的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进行分析,认为《木兰诗》中包含一定的女性意识,正是花木兰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促成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从而对花木兰的形象进行了新的阐释。
从“女扮男装”现象看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杨佩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扮男装   父权制   女性意识   唐朝   着装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盛唐社会为背景,以女性意识为出发点,把带有"女扮男装"的仕女画、相关墓室壁画等绘画资料作为研究材料,从社会背景、时代风气、女性角色、性别意识以及男性对女性生活上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女扮男装"现象,进而探索、揭示盛唐时期的女性意识。
抗争——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董淑铭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人格尊严   女性意识   觉醒   平等   抗争  
描述: 自人类进入父权制社会以来 ,男尊女卑便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各国的文学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都在竭力促成妇女的解放。由于历史的原因 ,19世纪的英伦三岛上 ,女性文学特别繁荣 ,出现了许多栩栩如生、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
谁决定了银幕时代女性?——百年中国影像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宝峰   来源: 电影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价值观念   女性意识   中国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导演手法  
描述: 谁决定了银幕时代女性?——百年中国影像中的女性形象
现代作家性别与女性形象审美创造
作者: 姜燕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女性意识   审美   性别差异   男性   女性  
描述: 作家性别主体差异对女性审美形象创造有着深刻影响。从一些现代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可以看出 ,由于男性本位的文化传统在作家身上的不同积淀和由性别差异带来的审美心理的不同 ,使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对女性描写产生不同的文化内蕴和审美风貌
对新女性存在的言说与思考——比较分析《打出幽灵塔》与《雷雨》中的新女性形象
作者: 杨志艳   关杨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情结   理性思考   女性意识   新女性   疯狂   感性观照   游移  
描述: 由于剧作家学识、修养和性别的差异 ,使得白薇的《打出幽灵塔》与曹禺《雷雨》中的“新女性”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本文从“新女性”人格的游移与疯狂、新女性理想的感性观照与理性思考和白薇的女性意识与曹禺的“阿尼玛”情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 1 2 3 ... 117 118 119 ... 143 144 1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