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马俪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尹爱妮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新价值   马俪文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银幕不乏经典的女性形象。在男性导演书写下银幕上的女性形象承载特定时代的精神伦理价值。新世纪以来,青年电影导演日益浮出水面。因为年轻,他们偏激与锐气、稚拙与纯熟赫然并存。因为年轻,他们用独特的视角阐述着丰富的当代世态人情。女性青年导演的创作日益活跃,向观众交出不错的答卷。女性青年导演的创作日益活跃,向观众交出五彩纷呈的视觉和感官盛宴。放眼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历史,电影银幕上并不乏那些经典的女性形象。女性导演的作品,与男性导演对电影银幕上的那些经典女性形象塑造拥有着不同的精神伦理价值观。
新记《大公报》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研究--以1936年至1948年上海版为例
作者: 孙恺悦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记《大公报》上海版   建构特点   女性形象  
描述: “媒介形象”一直是传播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社会性别与媒介形象”更是一直吸引学界进行不断的研究与讨论。本文以新记《大公报》上海版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形象是如何被建构的。新记《大公报》上海版的创刊时间在五四运动后,妇女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解放。加之上海拥有优异的地理位置和交杂的社会文化,形成了一个思想较为开放、社会发展进程较为领先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女性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不再将自己依附于男性,将自己的生活领域禁锢在家庭之中,她们坚强独立,积极进取,逐步走向社会,在社会领域的
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审视与重塑:以2007年人教版为例
作者: 龙艳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性别公平  
描述: 当前是女性意识觉醒最活跃时期,如何在教育中确保两性公平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数现行语文教材中所呈现和传递出来的性别文化有着显著的父系痕迹。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与选修版中的女性形象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简述本研究的缘起、研究内容、文献述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第二部分,相关概念界定。本部分分别对“教材”、“性别”、“女性形象”等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后,认为本文所探讨和研究的是教材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夏玮璐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新时期   女性形象   研究  
描述: 新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的优秀影片。而这些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她们令人感慨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中国的电影文化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这时期创作出来的女性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在男权文化当道的今天,我们可以看见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贤妻良母的传统女性,还是激情似火的新女性等等,往往都是按照男人的评判标准来刻画描写的。本文首先通过对新时期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类型分析,一方面通过女性形象塑造着眼于女性的发展进步,另一
新世纪抗日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金鹰奖、飞天奖获奖作品为中心
作者: 刘洪梅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抗日题材电视剧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部分简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新世纪以来获得金鹰奖以及飞天奖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并确定了作为研究对象的1
新时期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女性形象研究(1987--2012)
作者: 陈丹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是一篇以新时期以来主旋律电影女性形象为研究课题的论文。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历史的发展,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长期处于不被重视、不被表现的尴尬境地,其主体性也长期隐没于男权文化的压制之下,无论是商业类型电影、文艺片亦或者主旋律电影,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都没能被真正的塑造在银幕之上。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伴随改革开放与文艺理论的双重激励,中国的电影事业重整旗鼓,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影片。其中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也在电影的历史舞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作为电影形象中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形象,在新时期开始也逐渐冲破历史樊篱,成为
《楚天都市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熊瑞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新闻   刻板印象   性别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时代不断地进步变革,技术不断地升级换代,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女性也开始觉醒。我们身边的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女性与男性的社会行为越来越接近。在不同的社会领域,女性也开始能够占据比较重要的岗位,在女性擅长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所长,而且工作业绩令人欣赏。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在实际的现实生活当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残余思想没有消亡,仍然潜在地支配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反思。面对这种实质的不平等,大众媒介是如何反映这种不平等的呢?媒介具有反映现实的功能和作用
论十七年电影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作者: 王颖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少数民族   女性形象  
描述: 本论文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七年(1949——1966)期间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中呈现出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做一次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目前,国内现存的对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做系统分析的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所呈现的各族女性形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为七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目前十七年电影中有关少数民族电影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着力于研究十七年少数民族电影中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原因和目的。第二部分,蒙族女性形象。这一部分将
“十七年”文化传播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以《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传播为例
作者: 杜娟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消解   林道静   女性形象  
描述: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是这一时期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以往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自身与外部因素的分析上,对其传播载体的分析也主要集中在小说文本与电影上,忽视了其他媒介文本。本文立足“十七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选取《青春之歌》为研究范本,以主人公林道静为研究对象,探究红色经典中女性形象的消解与建构。本文以文本为基础,试图立足“十七年”这个特殊的空间,以林道静的在文本、电影、连环画及宣传画中的形象变迁为主要内容,探讨林道静从内部到外部的形象变迁,进而考察“十七年”文学中女性形象消解与建构的特殊性。本文主要
《簪花仕女图》与《西斯廷圣母》中女性形象美之比较:浅议中西方的和谐美理想
作者: 曲艳君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和谐美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中西方两件典范作品,周防的《簪花仕女图》和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女性形象的具体艺术手法与思想渊源作比较,阐释了两种女性美的理想的异同,《簪花仕女图》强调对“象外之境”的追求,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贵族妇女的雍容华美气象及中国儒道思想影响下的注重情与理心与物的内在心理和谐。《西斯廷圣母》用准确的解剖比例、光、结构与色再现了集众美与一身的圣母形象,通过对一个时代美的典型形象的把握,以及在西方的神学与哲学互补的影响下的美学思想,它推崇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谐。中西和谐美理想都是追求对立因素的融合统一,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