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00 条
-
白鹿原上的精灵——论《白鹿原》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
作者:
姜敏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鹿原》
悲剧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白鹿原》中女性的命运是悲惨的。吴仙草全部的人生价值就在“顺从、服从”中得到体现。白灵是有着觉醒意识的新女性,但最终死在战友们的手下。田小娥则是不幸女性中的最不幸者,她在屈辱境地中抗争的最终结果是被男权社会以更残酷的方式进行惩罚。本文从分析三位女性的悲剧性入手,揭示了造成女性不公命运的根源依然是以封建礼教为标准的男权社会。
-
试析西尔维亚·普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燕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角色
普拉斯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美国“自白派最富有才情的诗人”,普拉斯把诗歌作为自己宣泄感情、表达人生态度的途径和渠道.她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她的各种情感体验,在普拉斯的笔下,女性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她们分别代表了诗人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她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出色地表现了女性的生命力、痛苦、愤怒和挫折,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认识,她独特的视角以及她对女性体验的大胆书写为后来的女性作家们开辟了新的领域,不愧为女性主义的先驱。
-
水一样的女孩——浅谈《红楼梦》的几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宦骁凡
来源:
新读写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沉迷
《红楼梦》
女性形象
女孩
-
描述:
读了《红楼梦》,我始终不敢妄言些什么,字面下隐藏的深层含义,我能理解的也很少。我只是对宁、荣两府那些本应该顶天立地干一番事业却沉迷于炼丹和女色的男人们,有说不出的厌恶。所以,我更愿意说那些水做的骨肉的女孩儿们,玲珑剔透,各有各的看头。[第一段]
-
论新时期情爱小说模式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黄玉梅
来源: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模式
情爱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以作家路遥、张贤亮、王朔的小说为范本,分析了新时期的情爱小说的两种类型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隐藏在情爱救赎模式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
近十年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
作者:
吴清华
来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述评
新时期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十年来,关于女性形象研究的论文大量涌现,不管是研究成果,还是研究视角,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有很多缺陷。
-
郝思佳与王熙凤的平行比较
-
作者:
付明端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人格
郝思佳
王熙凤
女性形象
-
描述:
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文学规律,使文学有了“可比性”。《飘》、《红楼梦》虽然成书时间相差很远,作者米切尔和曹雪芹的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又很大,但它们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郝思佳和王熙凤却在出身背景、个人才能、自主意识、务实精神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不同的历史背景、爱情价值观、个性品质等又使两者同中有异。通过对东西方两个女性文学形象的分析,我们不仅发现了不同文化的深层规律,同时也引发了“妇女人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命题。
-
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任葆华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小说
男性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女性常常被物态化为自然的替代物,来抚慰和呵护男性在现实环境压力下焦躁不安的灵魂。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潜藏着男性作家难以言说的欲望化的深层意旨,带有男权文化的标记。
-
善与爱的华章
-
作者:
谢红芳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金
道德问题
女性形象
善与爱
-
描述:
利金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母亲是善与爱的代言人,女儿是善与爱的传递者,而儿媳是冷漠、自私的新生代的代表。他呼吁用善与爱重塑心中的道德,拯救人们的心灵,并从道德的角度来探讨和解决俄罗斯的社会问题。
-
论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
作者:
介小玲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命运
白先勇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台湾现代派作家白先勇选择了对乱世之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思考,无论是物质生活窘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还是衣食不愁但婚恋不幸、精神痛苦的中、上层妇女及上流社会的附属人物,都无一例外地承受着源自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等各方面、从肉体到精神的种种压抑和摧残。
-
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
-
作者:
刘军华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人生价值
悲剧
女性形象
-
描述:
《金瓶梅》的作者企图通过潘金莲和李瓶儿殊途同归的人生历程承载和表达自己对社会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索。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作者建构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彻底地破坏和执着地追求两种人生价值目标,但是,两者最终都是以毁灭而呈现给我们无尽的感伤和反思。
<
1
2
3
...
8
9
10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