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868 条
叶圣陶小说中的女性命运
作者:
张琦
来源:
学语文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生活
遗腹子
他生物
社会身份
女性命运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小说
叶圣陶
描述:
一、命运之探问"人"之所以有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正是源于人的社会性,这就要求人的存在首先要有一个社会身份。叶圣陶小说在将话题引向对"女性命运"思考前,先将聚光灯对准了"人"的认识上。纵观叶圣陶小说,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女
审丑视域下网络红人成名的原因探析:以“凤姐”现象为例
作者:
易丽平
周宇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姐
视域
性网络
原因探析
网络媒体
审丑
女性形象
关注度
传统媒体
现象
描述: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社会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我征男友的条件必须为清华北大硕士、身高1 米76到1 米83
金基德 孤岛,沉默的男人
作者:
邢人俨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节
韩国电影
边缘人群
离群索居
金基
新生代导演
作品
孤岛
女性形象
阿里
描述:
暌违3年,韩国导演金基德带着他因患社交恐惧症离群索居后的第一部作品《阿里郎》出现在今年的戛纳影展上。头发干枯灰白、额头爬满皱纹、一袭笨拙的长袍,与当年那个戴棒球帽、穿T恤衫的“坏小子”判若两人。 光鲜亮丽的红地毯上,他是被淡忘的天才导演,也是从低谷中走出来的病人。2008年,拍完《悲梦》后饱受江郎才尽质疑的金基德,带着一台佳能相机遁入山林深处,独居在一个小木屋里,以自问自答和独白的方式完成了《阿里郎》。 在英国影评人托尼•瑞恩斯的眼里,金基德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敏感、偏执和好斗往往使对方难以与他沟通。可
对女性图像的解读与比较: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与琳达·诺克林的《女性、艺术与权力》
作者:
马晓琳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不平等
权力
观察者
女性意象
苏珊娜
社会学
图像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Ways of Seeing,1972)是文化研究中一部突破性的著作,该书是基于BBC的同名电视系列片写成的,伯格在书中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讨论了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与政冶、女性、资本、财富等内容。他的观点在西方影响强烈,其中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的性别关系,是伯格对美术经典的一个革命性阐释。另一本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女性、艺术与权力》是女性艺术史学家琳达·诺克林自1971年来的20年的论文集,本书是性别与艺术研究的开路先锋,通过对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视
浅谈《1 Q84》中的平行世界
作者:
杨青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行
卡夫卡
青豆
两个世界
行状态
小说家
叙事手法
作品
村上春树
女性形象
描述: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充满了平行世界,《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皆如此,大卖的新作《1 Q84》也不例外,文章从人物、主题、叙事手法等多个方面,村上的《1 Q84》中的多种平行
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作者:
乔春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日本浮世绘
表现手法
江户时代
艺术风格
人类史
女性题材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女性题材尤其美女形象作为"观赏"或"寄情"的对象历来都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主题,不仅因其有着代表各阶级的功利性,更因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对于女性美的描绘,其实在人类史前就已出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对各国的
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自我抉择
作者:
林威娜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女主人公
曾树生
新时代
自我
社会角色
抉择
新女性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巴金先生的著作《寒夜》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女性: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恶劣,她所在的的家庭——矛盾重重;她身上残留着"五四"文化精神,但同时又
女性主义·女性电影
作者:
峻冰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生活
意识形态
理论思潮
妇女解放运动
发达工业社会
女性形象
后结构主义
女性主义
男性
描述:
一、女性主义导源于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主义"的初始重点是为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司法权利和政治地位。上世纪年代以降,随着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兴起,女性主义理论思潮则将整个社会的男权意识形态纳入自己的批判视阈——对发达工业社会的语言、意识形态结构采取解构式的批判和消解。
自然之风梦幻之境
作者:
黄立安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念
珠宝
建筑设计
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
设计师
影响深远
自然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新艺术运动是指大约1880至1910年间,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主义运动。新艺术风格影响到艺术和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家具、服装、书籍插图以及珠宝首饰设计等等,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和舞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性和浪漫是新艺术运动鲜明的属性,而怀旧和憧憬的世纪末情绪贯穿整个运动始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之中,她是传统和新兴审美观念之间矛盾的产物。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逐渐影响至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以及美国,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新艺术”一词得名于艺术商人萨姆
淡谈李贺诗的“冷艳”风格
作者:
翁娟鸦元锋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特质
政治理想
个体生命
审美属性
李贺诗歌
女性化
创作思路
风格
仕进
女性形象
描述:
"冷艳"在李贺诗中总是与女性这一命题息息相关的。"冷"在李贺诗中对应的是女性的阴冷;"艳"与女性相伴在一起,具有柔弱与浓烈两种特征。这使得李贺诗歌的"冷艳"风格在审美属性上偏于"女性化"。
<
1
2
3
...
80
81
82
...
85
86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