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68 条
-
鲁迅笔下没有配角
-
作者:
张驰
来源: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鲁迅
配角
母亲
豆腐
形象分析
作品
女性形象
二十年
西施
-
描述:
鲁迅的作品魅力非凡,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那样的鲜活生动,都蕴贴在肺腑,久贮于心间。 小说《故乡》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母亲和杨二嫂,她们的光芒并没有被所谓的主角淹没,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咀嚼,反而更为醇厚隽永,只能说在先生的作品里是没有配角的! 母亲的着墨不多,对她出场的描写是“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她“迎”、她“高兴”都在情理之中,可她要把“凄凉”“藏”起来,是因为她了解儿子在外谋生的辛酸与苍凉,她历经了家族破落的痛苦和震荡,但无论自己有多痛、多伤,决不能把这
-
在泸沽湖亲历成人礼
-
作者:
JJ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始
生产劳动
摩梭人
泸沽湖
成人礼
婚礼
走婚
仪式
女性形象
婚姻制度
-
描述:
泸沽湖是我几年前就开始念叨的地方,当年好友的一句赞美让我整整等了十年,这次虽然去晚了些,但成行的原因却更深刻更值得纪念。 泸沽湖之所以被外面的世界所好奇,除了那世外桃源般的静好美景外,还因为居住在那里的摩梭人沿袭至今的“走婚”习俗。泸沽湖养育的女儿勤劳善良,美丽质朴,情深似海,她们遵循自己内心的指引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劳作、生活、恋爱、抚育后代。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了女性形象的神话。千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也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 没有婚姻制度就没有婚礼,所以摩梭人的成人礼和丧葬礼
-
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性别身份的另类阐述
-
作者:
黄翊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双性同体
身体
性别身份
女性形象
符号化
中国当代艺术
性别角色
-
描述: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将"身体"归纳为三种:消费身体、肉体身体、符号身体。其中符号身体指的是人们在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中作为习惯定势的"意指"符号所共同构成的一个视觉符号或多个视觉符号的集合,是非自然性的、抽象化的。很显然,就艺术作品中除了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具有多重性外,架上绘画和雕塑作品中被创作和被表现出来的身体,都属于符号身体
-
身体的当代消费景观
-
作者:
何林军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享乐主义
欲望
肉体
健康
消费文化
身体消费
波德里亚
女性形象
景观
-
描述:
身体,现在成了消费的主体,我们主要以身体的方式实施消费;同时,身体是消费的最大对象,也是"我们消费的最佳对象"①,所以,很多商业设计只针对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这样一来,在我们这个时代,身体成为了"我们赖以栖居的大社会和小社会所共有的美好工具。"②笔者在观看印度电影《永不说再见》时,记下了印度人擅长的歌舞场面中的一段歌词:"来摇滚吧,我的爱人/来和我一起摇摆/这些柔软的身躯/这些摇摆的
-
自我画像:梳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艺术的一个角度:关于“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的对话
-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相结合
民国时期
自画像
展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自我形象
作品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展览: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专题展时间: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一一年二月二十日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本刊记者: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展览,请您谈谈这次展览的缘起和"自我画像"这个主题的由来。
-
男权意识下压抑扭曲的灵魂
-
作者:
张昊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芙蓉
左倾错误
权力体系
男权话语
男性话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一、引语 古华的《芙蓉镇》在反思“文革”的众多文学文本当中,堪称是最为深刻和真实的一个。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在《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中所指出的那样:“《芙蓉镇》写得真,写得美,写得奇。”[1
-
何多苓:野园梦境中的诗意观看
-
作者:
郝科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策展人
画面
文人气质
作品
绘画
女性形象
东方艺术
超现实主义
诗意表现
-
描述:
策展人欧阳江河在《当代性,能获得浩渺吗?》一文中提到:"当代人需要‘士’这样的范畴作为中介……成为这个世界的热烈的介入者:无论你是站在提问、回答、退思、记录、传播、围观、虚构、奉献、索取的哪一边,都可以热烈而无
-
一曲传统女性舍身取义的生命挽歌——淮剧《赵氏孤儿》中彩凤一角的表演体会
-
作者:
史明霞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挽歌
表演艺术
淮剧
孔雀东南飞
性格特征
赵氏孤儿
传统女性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艺28年来,作为一名旦角演员,我在舞台上塑造过很多的人物形象,如《珍珠塔》中的陈翠娥、《春草闯堂》中的李伴月、《孔雀东南飞》中的焦小妹等,特别是在和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黄素萍二位老师同台演出的几年中,更是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有益的
-
诗意的心灵遥望与倾诉: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创作技巧
-
作者:
杨理沛
来源:
写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来信
女主人公
作家
茨威格
书信体
心理描写
中篇小说
内心世界
女性形象
心灵
-
描述:
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著名作家,他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因此被誉为人类精神的微观世界中的现实主义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也生动入微地体
-
李宇春的故事才开始
-
作者:
玲玲
来源:
流行歌曲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裤装
中性
导演
玉米
故事
制作人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有些人和事,是需要隔着一点时间去打量的。李宇春成为明星5年后,没有像许多人预料的那样成为泡沫巨星,而是和天娱高调续约,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升任"李总",并且刚刚在2010中歌榜上获得"最受欢迎女歌手"等三项大奖。显然,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5年时间让许多疑问水落石出,是时候好好端详一下她,搞清楚她出现的来龙去脉了。中性形象偶像,总是来得既蹊跷又明白。上世纪20年代的超级巨星玛琳·黛德丽的出现就绝非偶然:她出现
<
1
2
3
...
77
78
79
...
85
86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