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美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简·爱与林黛玉为例
作者: 贾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中国   英美文学   女性形象   差异  
描述: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传统、政治、哲学、宗教方面都具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在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也会体现出不同。本文提出了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与中国女性形象在是否遵从自身情感与是否具备自强意识两个方面的差异,并从《简·爱》和《红楼梦》中的简·爱与林黛玉的比较入手,对这种差异做出了论证。
莫言笔下跨性别视点的女性形象解读:以戴凤莲、上官鲁氏、孙眉娘为例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意识   跨性别视点   女性形象   “回归民间”  
描述: "乡土作家"莫言以跨性别的视点建构出了一个个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来自乡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地挑战女性生存的极限,用生命践行自由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们野性、叛逆,极具韧性的生命精神表现出了作家素朴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民间"的审美诉求。
现代阐释学视域下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文杰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历史视域   现代阐释学   女性形象   视域融合  
描述: 现代阐释学认为,不同时代的读者,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既不可避免又具有积极的意义。文本的全部意义始终在不断完善当中。随着女性主义在19世纪的兴起,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小说家的笔下多表现为"可怜悲惨"和"愤怒偏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女性主义在现代的发展完善,在现代阐释学的关照下,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女性的传统形象正在被重新审视。当今,随着大自然被破坏的后果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主张和谐生态的生态女性主义愈受关注。本文用当今流行的生态女性主义重新解读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给世人以启示。
论《飘》中被忽略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文娟   许建忠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郝埃伦   嬷嬷   女性形象   方丹太太  
描述: 《飘》是美国著名通俗小说,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中塑造了几十个人物形象。就研究文章来看,郝思嘉和韩媚兰是最受关注的女性。作为一部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作品,小说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女性在郝思嘉的光辉下未被关注。本文选取郝埃伦、嬷嬷、方丹太太三位对思嘉有影响力的女性,探讨其人物形象。
论《飘》中被忽略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文娟   许建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飘》   郝埃伦   嬷嬷   女性形象   方丹太太  
描述: 《飘》是美国著名通俗小说,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中塑造了几十个人物形象。就研究文章来看,郝思嘉和韩媚兰是最受关注的女性。作为一部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作品,小说中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女性在郝思嘉的光辉下未被关注。本文选取郝埃伦、嬷嬷、方丹太太三位对思嘉有影响力的女性,探讨其人物形象。
被召唤的主体之痛——解读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于红珍   来源: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被召唤的主体   莫言   《蛙》   女性形象  
描述: 莫言的小说唱出的是他对女性的赞歌,不过这种赞歌是建筑在女性悲歌的基础上的,而长篇小说《蛙》是又一曲女性悲歌。女性的主体身份是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争论的焦点,阿尔都塞所论及的意识形态与主体的召唤理论恰好回答了这一问题。这一理论强调了被召唤的主体如何被意识形态召唤为主体并通过自我发生作用。自我的规训使得被召唤的主体所承受的痛苦成为一种无法诉说的痛苦,小说《蛙》中恰恰诉说出女性的这种痛苦。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我姑姑、黄秋雅、王仁美、王胆等众多女性作为主体在灵与肉上所承受的双重煎熬与痛苦。
超越女权,回归女性——艾丽丝·门罗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周灵逸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女性   艾丽丝·门罗   家庭妇女   女性形象   边缘女性  
描述: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载体,描述了女性如何从符合社会期望的"好女人"的角色之中脱离出来,并且发现属于自己的真正天性,"认识你自己",即成为一个"真女人"的过程。门罗挑战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力量,动摇了我们生活的根基。女性以不同于男性的方式感知世界,用日常的琐碎抵抗历史的宏大,用生老病死抵抗战争与和平。门罗正是通过超越女权主义,回归女性本体经验,来构建女性价值,表达自我声音,体现意志的选择,但她放弃冲突与对立,关照全人类的生存意义。
浅析佩罗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作者: 刘璐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   社会矛盾   女性地位   夏尔?佩罗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十七世纪著名作家夏尔·佩罗(1628—1703)的童话作品着手,分析其中女性角色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影射的社会意义,进而解读17世纪法国社会的女性地位认同情况。
《列女传》与《名女》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李星星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伽丘   刘向   《名女》   女性形象   《列女传》  
描述: 刘向的《列女传》与薄伽丘的《名女》分别是东西方文化史第一部女性合传。由于传统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定位的相似性,两书中塑造的女性在德行、言辞、容貌、生活技能方面有其相同之处。但由于社会性质、文化传统和时代背景的差异,这些女性在性格复杂性、人格独立性和对财富的态度上颇有不同。这体现了不同文化环境对中西方女性的影响,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解读石黑一雄《群山淡景》中女性形象
作者: 董慧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女性压抑   “天使”   “魔鬼”   女性形象  
描述: 《群山淡景》是石黑一雄第一部作品。小说以主人公悦子回忆故友佐知子及其女儿万里子的故事展开。由于痛苦的生活经历以及内心的负疚感,悦子把景子的故事附着在佐知子和万里子身上。独特的叙事方式使故事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通过分析“天使”与“魔鬼”般性格的悦子与“孤独、自闭”的景子这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得出日本对女性的压抑,同时也表明二战对人们精神的创伤。
< 1 2 3 ... 59 60 61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