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神性之爱:论冰心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琰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心   基督教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冰心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完全的爱、牺牲与成全的爱以及救赎的爱,揭示了这种带着神性光芒的爱受到冰心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并指出了这种爱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永慧   高树博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   他者   郭沫若   女性形象   历史剧  
描述: 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延续早期的剧作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特点。其不同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这些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上至身份高贵的王后、太妃,下至任人宰割的侍婢。第二,女性自身和他者之间存在一种对立情形。第三,女性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或者完全被权力所同化,从而很难分辨其女性意识是否完整。总而言之,这些差异,一方面说明了作者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由于时代和社会思潮对郭沫若的影响,女性仍然不是本位的,而是功能性的,即郭沫若剧作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的效度仍然是有限的。
试论凌叔华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不同
作者: 薛双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不同   凌叔华   原因   女性形象  
描述: 凌叔华和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她们的作品因其独特性引人关注。本文从侧重点、范围、美学风格方面来比较她们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进一步探析其原因。
知识女性:想象与实践的主体归属:A.П.契诃夫剧作《三姊妹》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彭甄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归属   契诃夫   女性形象   “三姊妹”  
描述: 本文在对A.П.契诃夫的剧作《三姊妹》作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想象性归属”和“现实性归属”两个层面对剧作的女主人公奥尔加、玛莎和伊里娜形象给予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揭示戏剧文本基于特定的父权文化传统在“想象”的主体界定以及“情感”和“价值”的选择实践等方面对女性形象建构所进行的操控,藉此把握戏剧文本以男性价值主导为书写目标的话语策略。
试论《四世同堂》中女性形象
作者: 刘晓红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性特质   阿尼玛   原型   摩登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 《四世同堂》中不同的女性形象,展示了老舍的爱憎态度。他热情歌颂了一些具有母性特质的女性形象,批判否定的是那些毫无母性情怀的女性。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的内涵。
都市文化背景下的都市女性形象:池莉、王安忆的都市小说比较
作者: 张晴   来源: 宁波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文化   池莉   王安忆   女性形象   都市小说  
描述: 文化与文学有着难以分割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都市生活经验在文学创作中得到更多的呈现。都市文学作为当下最主要的文学样式,是人类探寻城市,解读城市的原生态记录。中国都市文学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都市化发展全过程,记录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都市文化的纷繁复杂。这种以现代都市为背景形成的文学审美经验,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写作、传播及评价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都市女性又是最能体现都市文化与都市个性的,由于女人和都市天然的紧密的联系,状写女性在现代都市中的生存状态,探究女性和都市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代都市小说
将瞬间变成永恒:通过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刘宇红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弗·伍尔夫   现代价值   意识流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形象  
描述: “英格兰的百合”——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才气非凡,有着卓然自立的优雅气质,是二十世纪初引起中国文坛广为关注的英国作家,她共发表九部长篇小说,三百多篇随笔以及大量的书评。她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1925)和《走向灯塔去》(1927)之出色艺术表现,即娴熟运用了意识流技巧、象征主义手法以及诗化的散文文风,被誉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女权运动的先驱。 社会与家庭给伍尔夫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拥有了对女性细致独到的洞见,对现实勤于
论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曦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意识   金庸小说   传统女性观   男性文本   女性形象  
描述: 金庸武侠小说在20的世纪后二十年间在中国大陆引发了全民阅读的“金庸现象”。金庸小说直至今日还拥有大范围的阅读人群。从武侠小说诞生以来,中国学术界就一直认为武侠小说的文学价值不高。但金庸小说的出现,把传统的侠义文化、现代意识与读者大众的审美心理三者相结合,使原本程式化的武侠写作细腻化、立体化,提高了一个文学类型即武侠小说甚至通俗文学的文学品位。本文主要从金庸武侠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从小说文本叙事和读者认知两个具体角度切入,分析金庸小说女性形象体现出的作者的女性观及小说的男性文本特征,并兼及对金庸小说的传
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兆彬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阎连科小说   形象成因   悲剧根源   悲剧蕴涵   女性形象  
描述: 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在其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共创作二十多部长篇小说和近百部中短篇小说,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评论者更多地把目光投注在其小说的主题、意象、叙事技巧等问题上,而对其文学世界中活跃着的一系列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的女性人物形象关注甚少。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阎连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系统地类型梳理,第二章探寻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意蕴,第三章重点分析造成这些女性形象悲剧的根源,第四章着重探讨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因。本文主要从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这个角度去解析阎连科的作品,
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许黎丽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小说话本   体制思维   积习思维   本真思维   女性形象  
描述: 宋元话本的“小说”类即宋元小说话本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承启的作用。对于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例如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一些认知度较高的女性形象,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大多比较传统。本论文针对当今宋元小说话本研究的不足与缺陷,选择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打破以往单一视阈研究的局限,从本真思维、体制思维及积习思维等多思维路
< 1 2 3 ... 54 55 56 ... 82 83 8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