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主持人形象研究
作者: 化定杰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持人   新闻节目   女性形象  
描述: 纵观30余年来我国主持人的发展历程,女性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媒介人物,她的各个方面总能引发社会热议。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主持人不仅仅用语言方式告知人们新闻讯息,同时也以非语言方式影响着人们对新闻的不同感受。而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媒介制度和新闻观念要求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二是女性形象的塑造也影响着新闻的公信力和亲和力。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女性主持人形象展开研究。著名传播学者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威尔伯·施拉姆等人撰写
汉乐府诗歌女性题材论析
作者: 陈迪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乐府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婚恋观  
描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在中国社会生活及文化发展中占有特别而显著的地位。汉乐府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些文本不仅记录了大量乐舞歌辞的资料信息,成为今人研究汉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还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女性形象尤为突出。她们具有美丽、勤劳、善良、坚强而毫无柔弱之态的性格共同特征以及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研究所用的女性题材诗作,是从《乐府诗集》、《玉台新咏》、《古
《搜神后记》研究
作者: 陈明月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搜神后记   叙事价值   作者版本   女性形象  
描述: 对于《搜神后记》,人们首先争议的是作者问题。明人沈士龙认为《后记》中有许多事是发生在陶卒以后的,而且说陶渊明的文章多以干支纪年,不会出现宋的年号。所以此书不可能是陶渊明所撰。鲁迅认为陶渊明不信鬼神,所以不会有这样一本书。二人的看法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现有史料记载,以沈士龙、鲁迅二位学者观点为主,逐条辨析,力求还原历史真相。本文作者的观点是《后记》的作者是陶渊明。只是后来原著散佚,在后人整理的过程中,误辑了许多不属于原书的条目,所以书中会有陶卒以后的事。至于说陶渊明不信鬼神,所以不可能编撰这样一本书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傅桂香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曼斯菲尔德庄园》   女性形象  
描述: 《曼斯菲尔德庄园》作为简·奥斯丁特定时期的作品,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和简·奥斯丁的其他作品比较而言,本书情节更为复杂,突发性事件更加集中,社会讽刺意味也更加浓重,更能代表简·奥斯丁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成就。笔者通过对《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文本细读,探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强烈的女性意识,系统展开论述简·奥斯丁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从而凸显《曼斯菲尔德庄园》在简·奥斯丁女性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再次肯定简·奥斯丁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而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体分为三
中国女性纪录片艺术研究
作者: 李淑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艺术性   女性纪录片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90年代产生的中国女性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女性命运,情感诉求和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中国女性导演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念等进行积极阐释,对女性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做了深层表述。全文首先对女性纪录片进行了定义,确定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研究范围,包括女性题材和女性导演的作品两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女性纪录片的发展脉络,从刘晓津的《寻找眼镜蛇》,李红的《回到凤凰桥》的萌芽探索阶段,到经历了2000年以后的创作高峰期,在数量和影片题材,表现内容上都有了不少的突破和扩展。继而从女性纪录片创作者的创作理念,纪录片的叙事视
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解读
作者: 李红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美学基础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媒介,依托画面、声音来展示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它承载了许多的社会责任。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就说过:“电影是女性的艺术。”作为重要女性艺术的电影,应该吸取后现代文化的养分,颠覆传统男性电影中女性的空洞形象,确立女性艺术的新地位。本文将女性主义电影放在美学的范畴内进行分析,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的美学基础,探讨女性电影的美学特征。同时从分析女性意识入手,对女性电影的内容与
海斯特·白兰:一位超越其时代的完美女性
作者: 沈萌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桑   海斯特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出生于1804年7月4日,纳桑尼尔霍桑与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詹姆斯以及马克土温一起被列为19世纪美国最好的男性小说家。其代表作《红字》更是使得他在美国文学史上永葆盛名。该小说以17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作为一个通奸者的命运起伏。霍桑通过以海斯特为代表的当时女性命运的描写,对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及命运进行了探索。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的行为表现以及内心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在霍桑的刻画下,她已具备了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这使得她成为了一个超出其自身时代局限的新女性。作为一个
新世纪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形象(2000-2012)
作者: 黄红琳   来源: 三峡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好莱坞电影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好莱坞迄今拍摄了大量的涉及中国人、中国背景和中国题材的电影,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已然是好莱坞银幕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影片的创作实际,对中国形象在新世纪以来的好莱坞影片中如何被想象、构造和传播,以及好莱坞塑造中国形象与早期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形象原型”之间的关联,其视觉机制和叙述策略发生的微妙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中国形象的主题模式。历史以来的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无论是国家形象还是国民形象,不仅以负面形象居多,而且各类
对《女勇士》中东方主义的解读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种族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东方主义原意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东方主义的研究大多含有负面意义。东方主义大意是指研究者以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的及带有偏见的理解。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品《东方主义》,并在书中表达并宣扬了东方主义观点。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建构的产物,旨在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东方是低级的而西方是优越的。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
关于濑户内晴美的《花芯》
作者: 嵇蕾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花心”现象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濑户内晴美  
描述: 众所周知,日本女性文学史上,昭和文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兼具作家和僧尼双重身份的瀬户内晴美无疑为昭和女性文学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瀬户内晴美的作品取材广泛,尤其擅长情感类题材的写作,创作风格独特,人物性格饱满鲜明,且具批判传统世俗的眼光。她塑造了一批站在时代前端的女性形象,她的多部作品以女性爱情和痛苦为主题,用女性的视角看人性,为女性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所有作品中,最具争议的无疑是创作于1957年的《花芯》,《花芯》自发表之日起,即遭到以平野谦等评论家为代表的苛刻的批评。笔者认为,通
< 1 2 3 ... 45 46 47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