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去吧,摩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李丽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女权运动
小说创作
《去吧
长篇小说
摩西》
女性形象
-
描述:
福克纳于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篇小说《去吧,摩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面世,就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吸引了评论家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但都不能穷尽对它的诠释.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一生态女性主义来探讨《去吧,摩西》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成功地把种族、性别和自然这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意识到有色人种、女性和自然都处在受歧视和压迫的地位,都受男性,尤其是白人男性的统治.女权运动和
-
超越边界:玛丽·雪莱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隽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超越边界
重书历史
家庭政治
女性形象
普遍正义
-
描述:
在被埋没了一个多世纪之后,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雪莱(1797–1851)近年来开始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对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其作品所体现的伦理哲学总是晦涩难懂,玛丽·雪莱对罗曼蒂克的理想主义及个人主义中隐藏的破坏与悲剧因素的批判态度却清晰可寻,对在这二者并存的社会生活中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她的思想精髓可透过其小说的主要女性人物大致捕捉到:在珀西走进玛丽生活不久,她的创作生涯也随着她的传世之作《弗兰肯斯坦》揭开了序幕。在这部哥特式科幻小说中,玛丽·雪莱创作了一位可爱、勇敢的阿拉伯女性莎菲。玛丽·雪莱对莎菲凭借果敢与勇气跨越语言、地域、种族与性别界限的反抗形象的塑造,使她与这部作品中那些自困于精神“内室”的柔顺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做出自我的选择仅仅只是第一步,此后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亲人幼子的相继离世迫使玛丽·雪莱认识到现实的力量与残酷。然而,逆境却使她的笔锋更为犀利。在她的下一部作品《玛蒂尔达》中,玛丽·雪莱重写了失乐园的故事,揭穿了乐园幻象的本质,在否定残缺的乐园的同时也否定了同样残缺的反叛者撒旦。然而这部极具独创性的作品因为乱伦与弑父的主题直到玛丽·雪莱死...
-
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
-
作者:
陆敏
来源:
中华新闻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观念
电视广告
议程设置
受众
大众传媒
大众媒体
女性形象
男性
性别意识形态
市场化经营
-
描述:
浅谈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及反思
-
广告女性形象为何不敢恭维
-
作者:
绦子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饮料广告
男主人公
创意者
女主人公
鲜花
通讯产品
丈夫
女性形象
社会偏见
优越性
-
描述:
广告女性形象为何不敢恭维
-
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治安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上流社会
老舍小说
小说创作
女性世界
人物性格
女性命运
市民生活
女性形象
女性群像
知识女性
-
描述:
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女性形象
-
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
-
作者:
祁小平
来源:
经济信息时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电视节目
女性群体
男性话语
女性立场
电视媒体
现实生活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电视媒介
性别意识
-
描述:
浅议电视节目在女性形象重构中的偏颇
-
新文化视境中娜拉幻象管窥
-
作者:
王耀文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胡适
妇女解放
思想家
资产阶级
鲁迅
女权主义
女性学
易卜生主义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新文化视境中娜拉幻象管窥
-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
作者:
西马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品位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中国出版业
女性形象
出版人
女性阅读
纸质媒介
-
描述:
女性阅读:中国的一个美好倾向
-
追求“梅花”精神的评剧演员贾书层
-
作者:
于烈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现代戏
梅花
剧团
长春市
观众
演员
生活原型
舞台形象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追求“梅花”精神的评剧演员贾书层
-
传承梅派神韵的天使
-
作者:
杨连元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中国京剧
梅派艺术
王瑶卿
北京京剧院
影视片
演员
梅兰芳
白蛇传
女性形象
剧目
-
描述:
传承梅派神韵的天使
<
1
2
3
...
40
41
42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