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36 条
-
理想缺失下的人生圆满——以许地山笔下惜官、尚洁、春桃等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张惠苑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圆满
理想缺失
女性形象
许地山
-
描述:
许地山小说中的人物都无明确的人生理想,但在生活中却没有迷失方向,反而在基督教、佛教以及道教教义的影响下达成了各自人生的圆满。许地山笔下颇具代表性的三位女性人物形象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理想缺失下的人生圆满。
-
儒家伦理文化与韩剧中女性话语的叙事学分析
-
作者:
金花子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韩剧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韩国电视剧以刻画女性形象为重。韩剧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女性的价值观,表达了女性的意识。各式各样的家庭剧以传统的角色(母亲、妻子)再现女性,但男性话语仍然作为一个背景,或隐或显地笼罩其上。而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他者与第二性的地位,也是韩剧灰姑娘叙事模式的深层心理根源。
-
大足石刻女性造像形象考察
-
作者:
王天祥
何江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
大足石刻
女性形象
-
描述:
宋代大足石刻造像中女性形象众多,北山石刻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宝顶石刻造像中营建了众多宋代生活场景,养鸡女、吹笛女、沽酒女等女性形象成为宝顶石刻最具魅力的造像。两宋时期,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经济生活的公共空间之外,而宗教信仰为她们提供了一个代偿性的想象空间。
-
大足石刻女性造像形象考察
-
作者:
王天祥
何江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考察
大足石刻
女性形象
-
描述:
宋代大足石刻造像中女性形象众多,北山石刻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宝顶石刻造像中营建了众多宋代生活场景,养鸡女、吹笛女、沽酒女等女性形象成为宝顶石刻最具魅力的造像。两宋时期,女性被排除在政治、经济生活的公共空间之外,而宗教信仰为她们提供了一个代偿性的想象空间。
-
论传播学视野下的新世纪女性电影
-
作者:
张双昊
刘颖异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视野来探讨新世纪女性电影的把关人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视角;分析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偏差;最后指出女性电影的传播效果,指出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及提升女性电影女性话语权的措施。
-
贫困的女性和女性的贫困——以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贫困女性为分析对象
-
作者:
向叶平
来源:
学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底层文学
女户主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世纪底层文学中的劳动女性形象大都比较贫困,可以把她们分成女户主、受性别歧视的女性和改革中受损害的女性。除了女户主家庭、性别歧视造成的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等因素的影响,更折射出建国以来妇女解放的内在缺陷。要改变底层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风貌,既要在政治经济层面上用合适的政策对妇女进行扶植,也要在妇女解放思想上进行变革。
-
夹缝中的女性人:评艾丽丝·沃克的《紫色》
-
作者:
龙奇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寻求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艾丽丝·沃克的成名作《紫色》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述立场。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美国黑人女性形象,记录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夫权专制和种族歧视的社会里打破沉默,寻求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书中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表现出黑人女性在其主体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反映,显示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黑人女性构建新型的性别身份的艰难历程。
-
“以倾斜的方式说出”
-
作者:
柴玉洁
吕洪灵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觉醒》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女性著作。凯特•肖邦从描写19世纪美国典型家庭生活入手,无声无息地进行了一场女性书写革命。本文通过比较作品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呈现特点、发掘女主人公形象刻画角度的渐变过程及独特的女性身体感受描写,发现作家肖邦在叙事层面对男权话语的挑战,对男性叙事策略的颠覆。
-
“以倾斜的方式说出”——《觉醒》叙事层面的颠覆策略
-
作者:
柴玉洁
吕洪灵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叙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觉醒》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女性著作。凯特.肖邦从描写19世纪美国典型家庭生活入手,无声无息地进行了一场女性书写革命。本文通过比较作品中三个女性形象的呈现特点、发掘女主人公形象刻画角度的渐变过程及独特的女性身体感受描写,发现作家肖邦在叙事层面对男权话语的挑战,对男性叙事策略的颠覆。
-
论张爱玲创作的悲悯情怀
-
作者:
庄超颖
来源: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悯情怀
女性形象
人生本质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作家。她对普通凡人和现实人生有深刻的理解,体恤凡人在新旧交替时代生存的艰难;她自我定位为一介小市民,对市井生活有亲切的认同和热爱,并由此产生对凡人的同情和怜悯。她睿智地洞察人生的本质是追求安稳和谐的生活,由于这追求的难以实现,才显现出人生的苍凉和无奈,对此她感到无限的惨伤。她对女性的生存处境有深切的了解,并因此产生深深的悲悯。
<
1
2
3
...
27
28
29
...
82
83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