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 】搜索到相关结果 339 条
从文化批判回到学术研究
作者:
高小康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意识形态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性别歧视
罗兰·巴特
公共知识分子
洗衣粉
女权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文艺学
描述:
From the beginning of 1990s, literary theory in China has turned to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literature. Influenced by the Frankfurt school, literary theory research seems to turn to cultural criticism. A query thereupon follows: is cultural criticism an a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
作者:
齐红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玫瑰门》
20世纪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文学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私小说”
描述:
女性写作:寂静之声
王家卫电影中的性别意识浅议
作者:
赵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导向
文学作品
性别特征
商业电影
生存状况
影片
女性特征
王家卫
女性形象
男性视角
描述:
在世界商业电影包括香港主流商业电影语境中,男性视角始终是主宰其市场导向的一个较为决定性的因素。有批评家指出,王家卫电影的超常之处,不在于颠倒了电影的性别特征,而在于采取了一种混杂着女性目光的男性视角。(1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温柔,美丽,善良,纯洁等等是理想和完美的女
女性:如何从肉体回归身体——兼论《桃之夭夭》《青狐》对女性肉体的描述
作者:
李清霞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桃之夭夭》
“身体话语”
身体特征
王安忆
肉体欲望
中国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青狐》
描述:
自从男权中心秩序被确立以来,女性就作为男性欲望的对象存在着,女性是男性的财富,供男性享乐。女性身体的欲望对象化是随着父系氏族文化取代母系氏族文化而出现的。在父系氏族文化的早期,男性欲望的对象是最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当女性不再纯粹作为生殖工具为某些男性所拥有时,女性身体的美丽成为男性追逐的另一目标。无论作为生殖工具,还是财富象征,男性渴望占有的始终是女性的身体。
动态·信息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先锋戏剧
共和主义
元末明初
“样板戏”
行为艺术
十大问题
《九三年》
民国时代
女性形象
描述:
)。这200部新世纪话剧在创作上呈现出五个特点:1 、从题材上看,城市题材多,农村题材少。在184部大型话剧中,城市题材的有105部,约占57%,农村题材的只有11部,约占6%。究其原因有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灰色人性
作者:
宋红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谈女人》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沉香屑——第一炉香》
人物性格
女性形象
小说
灰色人性
描述:
众所周知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家庭、男女婚恋为题材 ,女性更是她倾心描摹的对象。她不像冰心那样讴歌母爱的博大 ,不像丁玲那样倾诉大时代女性的苦闷 ,而是潜入一些女性的心理底层 ,去揭示那些由于千百年的精神桎梏 ,由于自身的软弱与麻木而烙刻在灵魂深处的精神痼疾。《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成名之初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葛薇龙本是一个纯洁美丽 ,充满幻想的女孩儿 ,为了完成学业寄居在姑母梁太太的家里。她明知姑母那里是一个阴森的毁人清白的世界 ,却非留在那儿不可 ,充当了姑母猎取情人的钓饵 ,最后甚至是自愿
看似多余的章节:试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
作者:
刘卫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写作技巧
人生态度
英国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小说
《维莱特》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维莱特》前四章看似多余的章节,实则作者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独具匠心,是作为主人公人生经历的一种演示,叙述者露西·斯诺对这些进行观察并作出评论,以使读者从中推断出她在今后的道路中面临同样境遇时会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女性人物形象
李肇正
社会地位
落魄文人
传统文化观念
作品
关系处理
女性形象
郁达夫
描述: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女神与女奴:审视女性的两个维度
作者:
叶志良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梨园天子》
女奴形象
女神形象
《柳如是》
罗怀臻
戏剧创作
人文精神
女性形象
描述:
女神与女奴:审视女性的两个维度
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作者:
程佳莹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染作品
陈染小说
中心价值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叙事方式
西方女性主义
自身价值
哲学思考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催生下,文学领域逐渐开始对抗男性中心价值,女性文学创作兴起。进入90年代后,在题材和叙事方式上开启了一个拥有女性纯粹话语的时代,更深层面地反映女性“失去牢笼”后追问自身存在,寻求自身价值的内在焦虑。或许是因为陈染“用心灵辩别方向,而不是用眼睛”(《空的窗》)以直视自我,直视女性,背对社会和男性的姿态,使她的小说可以看作一个女性意识的典型文本。读完陈染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她的心理与哲学思考所呈现的浓厚的女性意识,揭示女性隐秘而遥远的内心世
<
1
2
3
...
23
24
25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