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迪士尼动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张波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电影   迪士尼   女性形象  
描述: 八十多年来,迪士尼建构的庞大动画世界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其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迪士尼所开创的"公主动画"成为所有动画类型中最具文化影响力和市场挖掘潜力的一类。迪士尼动画影片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女性地位的变化,也是动画人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并权衡两性话语变动的一座风向标。文章从柔弱谦卑的公主形象、勇敢独立的女战士形象、活泼自信的新女性形象三方面,分析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男性、女性时尚杂志封面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以《时尚Cosmo》与《男人装》为例
作者: 胡春阳   杨雪晨   来源: 新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杂志   对比分析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选取《时尚Cosmo》与《男人装》2013至2015年的杂志封面作为分析样本,根据封面女性形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着装情况、身体裸露程度和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几个变量进行内容分析,对《时尚Cosmo》与《男人装》杂志封面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并对形象呈现的差异成因做了分析。
自我意识、政治权利与社会角色:雷德利·斯科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袁琳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雷德利·斯科特   《异形》   《末路狂花》   女性形象  
描述: 雷德利·斯科特电影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而他本人也毫不吝啬对女性的溢美之词:在现实生活中,我自己会被坚强、聪慧的女性们所深深吸引,当然也愿意在电影中反映这样的女性形象。其一系列电影都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传达着导演本人对于女性的态度。这些作品分别围绕着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女性政治权利提升以及社会角色认同等不同角度,塑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挣扎与反抗、自由与平等、独立又强硬的鲜明形象,通过这些各有千秋却又一脉相承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并推动了女权与女性主义的发展。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妍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弗兰茨·卡夫卡   女性形象  
描述: 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也是西方现代派的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作品以男性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并表达了对于女性意识的推崇。本文从卡夫卡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和对女性意识的表达两个方面,对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姚霏   马培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战宣传画   多模态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八年抗战期间出现了大量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抗战宣传画,其中的女性形象尚未被学界系统关注。文章将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放至抗战的时代背景中,还原了一批基于真实境遇的“受难”的女性形象与动员宣传下“投身抗战”的女性形象,并结合“多模态话语”理论对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在表现受难、动员男性时,强调女性生理性别特质;在鼓励女性投身抗战时,淡化女性生理性别色彩;以女性为受众时,用中景构图和生活场景切入。总体而言,抗战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抗战宣传动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战时女性的社会地
左翼电影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徐雅宁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左翼电影   身体奇观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特殊社会功能的文化景观,左翼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被视为一个经过了政治、文化、思想以及商业激烈争夺与协商后的文化空间。她们在为观众提供了银幕上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以特殊的方式回应着20世纪30年代以社会革命、救亡图存为主导的时代主题,成为肩负着多重使命的沉重肉身。从此以后,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局限于仅属私人的领域,而逐渐演变成为牵涉到国家、民族、阶级的重大问题。
电影《万箭穿心》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孙淑鸿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万箭穿心》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万箭穿心》改编自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以武汉的市井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底层女人的苦辣人生,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李宝莉的女性形象。这个形象生动、鲜明,兼有现代女性的泼辣、强势、乐观,又有传统女性的善良、坚强、隐忍。本文将通过对《万箭穿心》中主人公李宝莉女性形象的解读,反思、探索现代社会女性个体的整体命运与生命意义。
《诗章》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叶艳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庞德   《诗章》   女性形象  
描述: 庞德的《诗章》中出现众多原型的女性形象。喀耳刻—珀尔塞福涅—阿佛洛狄忒三位组合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从堕落的性欲到仪式中具有再生寓意的性爱再到人间天堂般的仁爱的变化与发展;以特洛伊的海伦为原型的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海伦之美既是毁灭、破坏的根源,又是艺术的灵感和源泉;伊西斯—观音的形象把埃及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与中国佛教中的慈悲菩萨合二为一,表达了爱带来新生、爱把宇宙合为一体的思想。诗篇中的女性原型形象是庞德对女性象征着的性与爱的理解与诠释。
媒介形象与父权规制——论青春家庭剧中都市女性形象的父权制内涵
作者: 苏美妮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形象   青春家庭剧  
描述: 青春家庭剧中的都市女性类型多样,大致有"他者型女性"、"自我型女性"、"依附型女性"三类,每一类女性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力量。对"他者型女性"的规训体现了父权对女性社会价值的界定权力;对"自我型女性"的惩诫体现了父权话语对女性行动意义的言说权力;对"依附型女性"的矛盾心态体现了父权制既压迫女性也束缚男性的特点。现代女性在电视剧中鲜少被描绘为果敢、独立、专业、自由、智慧的女性形象,这与现实生活中广大女性对社会的承担背道而驰。这一方面显现了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价值低定位的强大意识形态影响;
审美想象·身体消费·权力迁移——当代武侠电影女性形象的性别意义
作者: 马军   鲁昱晖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秩序   性别意义   武侠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武侠电影中始终没能真正走出以男权秩序为主导的传统藩篱。反思其性别的叙事意义可以归纳为:作为美好象征和精神寄托,简单地完成了对于女性理想化的审美想象;作为视觉符号和欲望载体,重点满足了对于身体消费的需求;作为女侠,虽僭越了一般意义上女性的性别规范,但最终依旧会臣服于传统秩序,本质是一种男性权力的迁移。
< 1 2 3 ... 17 18 19 ... 1167 1168 11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