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89 条
-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闫珂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
女性作家
文学作品
妇女解放
女作家
女权主义者
文学创作
西方女性主义
莱辛
女性命运
女性形象
-
描述:
多丽丝·莱辛是所有英国女性作家中最能够深刻刻画出女性形象的女作家,她被西方女性主义者大加称颂赞扬。莱辛一贯否认她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与此同时她旗帜鲜明的表示,自己义无反顾支持妇女解放和深深关注女性命运。她以她诚挚的心
-
从《紫色》看美国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赵靓靓
王永东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自我意识
沃克
女性世界
紫色
黑人女性
美国社会
女性形象
艾丽丝·
小说
-
描述:
本文通过对《紫色》的女性世界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女性,及她们之间形成的一种联盟关系的分析,揭示了艾利斯.沃克作为黑人女作家对于女性在当今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女权运动的独特理解。
-
新中国美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
作者:
张玉春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的政策
新中国
美术创作
女性解放
女性形象
美术作品
中国美术
美学原则
政治
标识
男女
意义
革命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共和国
中国女性
-
描述:
随着共和国的建立,"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成为中国女性解放的政治革命历史阶段的标识,这一标识也在新中国美术中得以印证。在美术作品中出现了大量歌颂新中国女性的题材,表现了她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个方面的生活。文艺服从政治,革命美学原则支配引导了新中国的美术创作,为配合党的政策以及"男女都一样"的号召,美术作品在反映时代新人和歌颂工农兵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在新中国美术发展的近
-
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
-
作者:
荒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女性独立人格
自我定位
张洁小说
是不能忘记的》
北河
爱的精神
知识女性
祖母绿
女性形象
社会价值
-
描述:
与其把张洁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短篇,1979)、《方舟》(中篇,1981)、《祖母绿》(中篇,1984),看作是对女人故事的叙述,对女人、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不如把它们当作张洁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事实上叙述者张洁与她的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同一思索、探求和前进的层面。承接“五四”新文学史上丁玲们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寻,张洁走向了女性精神建构层级。在张洁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智性思辨的自我定位、自我人格价值认定。与丁玲们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依赖外部社会环境重大变迁而多少有点类型化不同,在张洁小说
-
《秀拉》:黑人女性艰辛的成长故事
-
作者:
吴爱华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女作家
成长小说
成长故事
性别歧视
秀拉
叙事结构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莫里森
女性形象
托尼·
-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第二部作品《秀拉》在出版时曾掀起了文学评论界的一场轩然大波,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待黑人女主人公形象褒贬不一的评价。然而这本书却在1975年被提名参加了美国书评奖的评选。
-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媒介研究
-
作者:
李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视域
心理分析
边缘群体
女性形象
符号学
集体无意识
日常生活经验
媒介研究
相关理论
后现代理论
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
边缘化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传统媒介研究的“男流”观点宰制下,女性议题的被忽视、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泛吸收了后现代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心理分析、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话语、身体及其日常生活经验,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边缘群体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经验。
-
《简爱》与女性尊严
-
作者:
薛梦茹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人格尊严
女性作家
生活态度
文学作品
夏洛蒂·
独立人格
勃朗特
简·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简爱
-
描述:
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现代女性的必读物和精神食粮。《简·爱》之所以成为女性必读的经典之作,正是因为人们特别是女性从主人公简的身上看见了一种坚强、自尊、自立的生活态度。书中简曾发出过这样的申诉:"你以为我贫穷,卑微,不美,你就以为我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这是简自己对女性尊严的认识,是对自己独立人格的捍卫。这对于同时代的女性来说这种思想是超前先进的。在同期文学作品中也是很少有的女性先进思想。
-
精神的苦闷 悲剧的人物——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成瑶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苦闷
人生哲学
女性精神
性欲
施蛰存
女性形象
家庭归宿感觉
小说
爱欲
婚姻生活
-
描述:
精神的苦闷 悲剧的人物——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男性的“圣母”想象―论李佩甫小说《城的灯》女性叙事的谬误
-
作者:
李娟
马臣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的灯
image
女性观念
narrative
concept
of
女性叙事
female
李佩甫
女性形象
women
-
描述:
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具有明显的男性化女性叙事的特点,男性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品质的女性形象,并将其“圣母”化来作为弥合城乡差距、解救乡村困境的工具。这种“女性叙事”反映了当代男性作者及其代表的社会主流话语所持有的女性观念依然打上了深刻的男权烙印和男性中心意识。这种女性观念是男性对女性自以为是的“圣母”想象,是女性叙事的谬误。
-
走出自我心灵的牢笼——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
作者:
杜芳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是不能忘记的》
妇女解放
女性人格
悲剧命运
三个女性
女性形象
祖母绿
走出自我
传统文化
《方舟》
-
描述:
步入中国文学的艺术殿堂,迎面而来的栩栩的艺术形象中女性形象虽数量众多但各个风采独具光耀照人,有温婉的,有贞烈的,有活泼的,有文静的,有庄重的,有放荡的……她们之中的多数人出演的都是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杨贵妃、林黛玉、莎菲、子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妇女解放成为社会解放问题的一个部分。探究妇女悲剧命运问题已成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文学作品把妇女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完善。笔者认为,妇女摆脱不了悲剧命运固然与外部条件有关,但女性走不出自我心灵的牢笼更是造成现代妇女命运悲剧的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