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87 条
-
托妮·莫里森《秀拉》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段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身份
社区与个人
女性形象
-
描述:
199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她是迄今为止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莫里森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歌般的语言,描写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双重压迫下的屈辱和压抑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作为个体独立存在价值的探索。她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的黑人以及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表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探索了黑人自我和黑人心灵,尤其是黑人女性如何在夹缝中发现自我,掌握命运的主题。
《秀拉》通过对
-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郭晓宏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创作方法
女性形象
-
描述:
《史记》从史学角度看,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推为二十四史之首,称为“史家之绝唱”;从文学角度看,它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称为“无韵之离骚”。作为一部“以志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在给我国封建社会作为历史主宰的男性著作立传的同时,也把一些女性带进
-
银幕上女人的心跳声:对当前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理论透视
-
作者:
徐玉梅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评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研究了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重点是当前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文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出发,以鲜明的文化立场和女性主义视角作为本文的基点,因为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的表达与当前的文化状态密切相关。 首先,通过简要地梳理中国电影史上各个时期的女性形
-
情感故事中的女性呈现: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李晓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感专栏
女性形象
生活消费类报纸
-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得到具体的女性形象,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解读其中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上海生活消费类报纸“情感专栏”中的女性
-
论肖邦作品中女性形象婚姻观的嬗变
-
作者:
鹿清霞
来源:
聊城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嬗变
女性形象
婚姻观
-
描述:
十九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弥漫在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与其他主要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琐事的前辈作家和同时代作家不同,肖邦更注重探讨觉醒女性的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肖邦塑造了众多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肤色以及不同年龄?
-
传统理想女性形象之颠覆:评品特戏剧中的“三不”女性
-
作者:
汪颖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品特戏剧
文学作品
女性角色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圣经旧约的《创世纪》篇2:18中讲到:女人生而为男人的“帮手”。在许多宗教经典中,女性都被形容为男性的从属。这逐渐变成了男性振振有词,拿来肯定自己天生优越性的一种证据了。就像许多传统哲学观念所描述的那样,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是精神的象征,而女性是物?
-
大众传媒中女性的“在场”与话语困境
-
作者:
叶晖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话语权力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认为,虽然今天的女性在家庭角色、职业平等、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有跨时代的进步,唯独在大众传媒中,女性形象的完美再现依然是从社会优势群体即男性的视角、男性的渴望出发的,传媒隐性的话语霸权已经成为女性走向全面解放的最大障碍。
在描述报刊杂志、商业广告、影视作品以及互连网对女性形象歪曲解读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传媒表述性别的话语特征,即强化传统的角色定型、制造“美女神话”误导价值观、以女性拟商品和漠视女性的社会贡献;剖析了这样的话语特征对受众性别观念的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自足于理论解
-
中学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美育论
-
作者:
张蓉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育
中学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为适应语文人文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增大,这些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女性人物形象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女性形象认知体系,是宝贵的美育资源。本文试图从社会现实和男女平等的立场出发,充分挖掘出中学语文教材中近20位女性人物形象身上蕴涵的丰富和美育因素,按照形象美、人格美、人情美、性格美、爱情美、聪慧教养美进行分类赏析,引导学生评价、思考这些女性人物的个性、命运、经历,从而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人生观,培养学生平等的性别意识,自立、自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自觉利用人类
-
李劼人性爱思想研究
-
作者:
刘嫄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劼人
自然主义
女性形象
性爱意识
-
描述:
法国文学与巴蜀文化共同形成了李劼人独特的性爱观。本文从李劼人文本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入手,剖析人物心理流露的性爱意识,关注作者自然主义叙述方式的艺术表现,最终完成对李劼人性爱思想的探讨。
李劼人的性爱思想包容、开放,是非常有现代意识的。在作品中,作者没有刻意地赋予社会性内容于性爱表现之上,在文本的女性心中,性爱是欲望,更是生存方式,她们既在意自己的感受,又充分认识到性爱的功力作用,性爱成为独立的存在,它与政治无关。李劼人理解、同情和正视人的情欲冲动和满足方式,他将精神之爱与肉体之爱相分离,不偏向“灵
-
走不出男权传统樊篱的女性
-
作者:
李大千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今天,中国电影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影片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女性问题越来越成为电影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出现了一系列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的电影。这篇论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结合传统与现代电影艺术的理论和方法,在大量、细致的细节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挖掘在女性热背后男权传统对于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例证的方法分析两部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别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对比、女性视角的阅读两个方向上分析了两部代表作品——《青春之
<
1
2
3
...
9
10
11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