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87 条
-
试论《庄子》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陈伶俐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庄子》描绘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对于女性的塑造,《庄子》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对女性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本文试图探讨《庄子》中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探索《庄子》对这些女性的特殊态度和情感。
-
白先勇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悲剧命运简析
-
作者:
位娜
来源:
理论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先勇
女性形象
-
描述:
白先勇是台湾六七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塑造的女性形象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白先勇创作的逐步成熟。
-
川端康成笔下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本战后文学
创作嬗变
女性形象
日本战前文学
-
描述:
川端康成是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作家。从战前到战后,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其突出表现之一是身份和地位不同了。战前主要描写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卑贱者,是她们在生死存亡线上的痛苦挣扎,她们的感受,她们的美;而战后则更多描写的是处于社会中层的中小资产者,是她们在感情生活世界里的矛盾痛苦,她们的感受,她们的美。这种变化是与作家本人经历的改变密切相关的。
-
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
作者:
孙燕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文化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形象決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種文化構想物,是男性塑造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理解和欲求創造出來的具有文化象徵意義的“語言符號”。所以,這種形象不再被看成是單純對現實的複製式描寫,而是特定的社會文化心理的投射。在這種意義上,形塑者的深層心理及其所屬的社會文化便構成了女性形象研究的重要層面。
-
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曾尼
尹山鹰
来源:
新闻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传播媒介
商业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传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郭沫若史剧女性形象原型分析
-
作者:
张联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分析
郭沫若
女性形象
历史剧
-
描述:
郭沫若历史剧中最大放光彩的女性形象,是其吸收民间文学传统,积淀英雄—美人模式,并借古人之口,传递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对抗。借助神话—原型批评,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塑造的某些特有规律。
-
历史演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化特征
-
作者:
周峨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人物
历史演义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历史演义小说中,男性叙事者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明显的正反两大阵营。“贞女烈女”是贞烈观念的化身,是正面女性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被作为道德、忠义的推动力量,义无反顾地承担着本该男性承担的政治忠义;反面女性形象中的典型代表“妒妇淫妇”本是被摒弃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然而不论是呈现出疯狂色彩的酷妒女性,还是无史可稽的淫荡女性,都无一例外地被“存在着道德偏见的评价”视为正常人性之外的“另类”,他们小小的失德也被赋予了颠覆江山社稷的“威力”。这都使得人物形象失真,不符合人情。究其原因,是男性以道德观念来演绎女性
-
论欧洲19世纪小说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
-
作者:
崔大庆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
悲剧
19世纪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欧洲的作家们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受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一世纪欧洲不同阶层妇女的命运。其中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娜司泰雅,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文章对这六位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揭示出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
重耳流亡故事中女性形象的文学原型属性
-
作者:
沈鸿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原型
流亡故事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晋公子重耳流亡的故事中,先后出现与重耳密切相关的六位女性。她们有的远见卓识、明于事理;有的兼有高贵与卑贱双重属性而又维护人格自尊;还有的甘愿过隐居生活,逃离现实;也有的谦恭礼让,不擅宠专房,具有后妃之德。这些女性形象作为文学角色在历史上都是首次出现,具有文学原型的属性。重耳流亡故事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很密集,并且绝大多数作为正面角色收录在《列女传》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
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
作者:
韩晓莉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解放
思想解放
太行根据地
女性形象
-
描述: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是一次带有全民性质的社会变革,它以政治动员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强烈地冲击了农村社会原有的家庭格局和传统的两性关系,是完全不同于当时中国沿海城市和各大都市出现的妇女运动的。这次运动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群众运动,涉及内容广泛,参加人数众多,社会影响深远。更为重要的是,在非常态的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目的十分明确,成效也相当显著,即从身体和思想上解放占根据地人口半数的妇女同胞,把她们动员到抗战和生产战线上来,从而争取抗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