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命运】搜索到相关结果 246 条
-
对曹禺民主革命时期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张崇文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命
鸣凤
雷雨
曹禺剧作
北京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命运
解放道路
女性形象
陈白露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曹禺,从他创作第一部剧作《雷雨》起,直到1942年改编《家》止,整整十年内所写的六部代表性作品,无一不表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同情和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雷雨》中的蘩漪、侍萍、四凤,《日出》里的陈白露、翠喜、小东西,《原野》里的花金子,《蜕变》里的丁大夫,《北京人》里的愫方、瑞贞,《家》里的璃珏、鸣凤、梅芬,这些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心血。曹禺把他全部的感情、炽烈的爱和艺术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她们。
-
彰显与衰微: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蜕变
-
作者:
李金梅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高粱》
视觉快感
裸露癖
秋菊打官司
张艺谋电影
女性命运
满城尽带黄金甲
全景镜头
菊豆
男性中心
-
描述:
张艺谋电影的女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女性形象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艺谋不同阶段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女性形象,表现出张艺谋电影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彰显、中和和衰微。张艺谋对被逐女性命运的关注,实质上还是体现着父权意识形态的询唤,在五彩缤纷的影像呈示中,女性主体的历史性缺席依然清晰可见,女性终归没有逃出男性视野。
-
从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
-
作者:
彭妍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话语
戏剧情节
三部曲
俄瑞斯忒斯
女性命运
古希腊悲剧
埃斯库罗斯
-
描述: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开始者,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他使悲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备的形式。他首先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每部既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他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是现存的古希腊唯一的三部曲,其中《阿伽门农》的戏剧情节明显复杂化,场面一步步展开,使观众处于对悲剧结局的强烈悬念之中,它是古希腊最出色的悲剧之一。“埃斯库罗斯用戏剧的形式来描写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 一、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
-
女奴的卑苦与女神的圣怒——对苏童新作《碧奴》的双面阐释
-
作者:
付品晶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重述神话
苏童
《大红灯笼高高挂》
阐释
女性命运
女奴
人类精神家园
-
描述:
作为“一门通过含蓄隐喻来体现同一性艺术”的神话,记录了人类祖先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本性的方方面面。现代人在信仰迷途中,走到了神话这一人类精神家园的故乡。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著名出版人杰米·拜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起了“重述神话”大型图书出版项目,该项目“邀请各国著名作家对本国神话传说进行再创作”。苏童应其邀请,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创作了《碧奴》。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苏童始终如一地关注着女性的苦难命运,从他的《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妇女乐园》,到《红粉》、《武则天
-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
-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命运
影片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郭培筠毫无疑问,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涌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女性导演阵容,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全国八大影厂现拥有女导演50余人,其中数十人已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如黄蜀芹、张暖忻、...
-
关注独立的人格价值 关注独特的生命体验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女导演作品研讨会摘要
-
作者:
钱晓茹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
女性命运
国际电影节
价值取向
作品
女性形象
人格价值
-
描述:
1997年10月24日—11月2日,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上海举行。本刊特辟专辑纪念。中国女导演作品在本次电影节上被重新提起,与会者就导演的人格对作品的影响,生命经验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当代女性形象的价值取向,东西方女导演作品题材表达方式的差异、性别与作品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本专辑首篇提供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罗伯特·查道夫以一个成功的美国独立制片人的身份在电影节专题研讨会上介绍了他的制片经验,同时介绍了当代美国独立制片人的情况,为中国的独立制作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独立制片:很难,但并
-
中国女导演与女性电影
-
作者:
潘若简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怨而不怒
女性命运
文学艺术
家庭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
描述:
在两千多年不断强化的封建重压下,女性在文学艺术中的主客体地位,大体上与其在社会中、家庭中的从属地位相平行。间有惊才绝艳灵慧过人的才女,从她们闺中的弦瑟上弹出的乐曲的基调,多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儒家礼教暗合。身世不平常,手笔也不平常的蔡文姬受到历史格外垂青的铸造,然而,即使在千秋绝唱的《胡茄十八拍》中所透露出来的那种对天地六合的激愤,最终依然转化为对贤君明相的无可奈何的寄托之中。再往前说,史学世家中的史才班昭,是古代文艺女
-
朱秀娟——关注女性命运的台湾女作家
-
作者:
张炯
来源:
台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
台湾作家
女权主义
现代主义
女性命运
文学史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台湾文学
-
描述:
朱秀娟女士是台湾作家中有特色的一位.她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她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她迄今创作小说、散文二十多种,且以创作长篇小说为主.她的长篇小说《女强人》不仅荣获1984年中山文艺奖,而且连续多年成为台湾的畅销书.关于她的创作,大陆学者撰写的多种台湾文学史和小说史,都给予相当地位.因而可以说,她的名字对于关心台湾文学发展的祖国大陆广大读者并不陌生.
-
婚恋关系的悲剧况味——萧飒《深巷斜阳》的美丽与凄婉
-
作者:
古继堂
来源:
台湾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要人物
悲剧
复式
封建婚姻制度
女性命运
心理描写
婚姻自由
男主角
婚恋关系
短篇小说
-
描述:
台湾小说界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小说家。他们共名“萧飒”,均为名家。但是,他们同姓不同性(性别),同名不同性(个性)。由于他们享有盛名,均有巨大实力及自己的天空,因而并行不悖,从未发生过名誉授权诉讼。这两位男、女作家萧飒,又均以描写女性生活,刻画女性形象见...
-
张爱玲解读女性命运的独特方式
-
作者:
史瑛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作家
塑造人物
文化的边缘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意识
人生的安稳
女性命运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命运自古至今就是一个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意识的觉醒,使得在这块古老土地上亲眼目睹女性悲惨命运的青年知识分子将女性放在历史的天平上,重新审视她们的地位与权力,力图唤起沉睡已久的在…….
<
1
2
3
...
17
18
19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