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68 条
-
《时尚·身体·表情》组画印象
-
作者:
齐志家
来源:
服饰导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现代思想
消费社会
主题
时尚
组画
时代生活
消费文化
身体部位
表情
女性人物
-
描述:
周杰教授的《时尚·身体·表情》组画描绘了一组女性人物。这组女性人物既有着时尚的外观、美丽的身材还有着耐人寻味的多样表情。这组油画人物可谓是我们时代生活的如实写照。这在于,"时尚"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主题与中心;这在于,"身体"的显露与遮蔽的游戏就是这个我们时代时尚的主题;这在于,这些诡谲多样的"表情"就被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关于美丽的想象。
-
论西方悲剧女性性格品质由“崇高”到“现实”的演变
-
作者:
纪元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人性
亚里士多德
西方悲剧
悲剧人物
古希腊哲学
性格品质
悲剧女性
发展过程
女性人物
文论
-
描述:
在西方悲剧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品质在历史的涤荡中经历了质的转变。最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论圭臬《诗学》中,就对悲剧人物的性格品质作了详尽的论述和定性。这一时期女性人物的性格品质大大地打上了亚式悲剧人物的烙印,而西方悲剧的变化日殊月异,时至今日,甚至出
-
理应让人有更多期待:小议长篇小说《双寺记》
-
作者:
刘岸
来源:
厦门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节
红楼梦
小说创作
地域文化
叙述性语言
期待
长篇小说
曹雪芹
古典传统
女性人物
-
描述:
《双寺记》是一部颇为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在这个文学欲望失控、审美失范的浮躁年代,有人能潜心于一部小说十数载,本身就值得称道,更何况《双寺记》还在许多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最成功的是女性人物贴着人物写。这是沈从文先生说过的小说创作秘诀。因为一部好
-
元明戏曲作品对明清女性情感的影响
-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元明
性别色彩
元杂剧
戏曲作品
明清时期
描写对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1]而女性在戏曲作品中大放异彩、占据重要地位亦是始自元杂剧。“元杂剧或旦或末一人主唱的体制,使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了明显的性别色彩,女性人物成为
-
从《戏牡丹》体味女性之美
-
作者:
郑玉兰
来源:
黄梅戏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之美
牡丹
传统剧目
体味
女性之美
皖江流域
女性人物
黄梅戏
-
描述:
我在舞台上饰演的角色多数是一些独具魅力的女性,每一个角色都是我十分中意的。在不短的演员生涯中,我渐渐发现。那些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经典黄梅戏剧目,不管是折子戏或是大戏,不管是传统剧目亦或是移植戏曲,都带有一股浓郁的女性阴柔之美。从黄梅戏的剧目上来看。以女性人物为故事轴心发展剧情的剧本不在少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旦角们在台上大放异彩。这是因为我们所热爱的黄梅戏诞生于皖江流域,是由吴楚之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基质造就而成的。比如我经常会扮演的一些旦角角色,虽然人物的身份、所处环境、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却在每个人的性格特
-
简·爱独立人格的女性魅力
-
作者:
赵宁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尊严
平等自由
独立人格
夏洛蒂·勃朗特
鲜明个性
罗切斯特
简·爱
爱情
读者
女性人物
-
描述:
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因其敢爱敢恨、独立自强的鲜明个性一直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她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不懈追求也使这个角色本身散发着难以抗拒的恒久魅力。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细细品味这个堪称经典的女性人物,仍然可
-
是死亡也是重生:解读《觉醒》女主人公埃德娜的死亡
-
作者:
王姝迪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现代作家
觉醒
解读
死亡
作品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觉醒》发表于1899年。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遭受到了很多批评,早期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作品的名字"觉醒"简直就是讽刺,并且谴责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是一个不可救赎的、不道德的怪物。可是后来的一些现代作家确把它视为珍宝,它成为女性主义作品的先锋。
-
沉默的女性、自然和少数族裔:生态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喜福会》解读
-
作者:
云玲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福会
少数族裔
谭恩美
母亲
解读
婚姻
生态女权主义
人与自然
女性人物
生态批评
-
描述:
谭恩美的名作《喜福会》自1989年出版后好评如潮,当年就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排名9个月,共销出27万5千多册,先后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小说描写了四位性格、命运迥异的中国女性在动荡岁月里遭受封建社会压制产生的婚姻悲剧,以及她们各自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女儿
-
《觉醒》中三种不同的反父权制策
-
作者:
王烈琴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者
觉醒
丈夫
埃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人物
-
描述:
凯特·肖邦是19世纪美国女性主义经典作家,其小说《觉醒》也被公认为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据EmilyToth对凯特·肖邦的传记记载,肖邦于1850年2月8日出生于美国的圣·路伊斯州,家中排行第三。五岁那年,其父亲遭遇车祸身亡,从那以后,肖邦就和全部守寡的母亲、外祖母和曾外祖母一起生活。
-
《双寺记》小议
-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厦门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小议
民间故事
文化感
作品
家族史
民国社会
禅学
女性人物
积累
-
描述:
赤马人的《双寺记》(厦门大学出版社)共分四部,第一部是明朝建文帝遁世前因后果之传说,第二、三部可视为同一部,写朱家沦为平民后的子孙三代加上溯下衍的家族,在清、民国社会大变革中变化与命运,折射出苏商的兴衰,说的是家族史,也是那个时代的浮世绘:开阜、留洋、都市化、民族工商业,市井生活。第四部是朱家子孙在解放后的故事,土改、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时间长度,事情人物,很是庞杂。作者说此作是自己对江南故乡苦恋之作,的确可以从中看出,因为他积累了太多的苏南一带的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