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政治规约下的“日常生活”呈现:从女性人物角度解读“十七年”短篇小说
作者: 王晓庆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十七年”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描述: “日常生活”与个体人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自1980年代以来,有关它的文学叙事及相关文学研究方兴未艾。而在此前由于“日常生活”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的拒斥,在“十七年”文学的叙述中处于离散的状态。短篇小说因其能够快捷反映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日常生活”在有限的范围内得到了呈现。文学文本“日常生活”的呈现都有女性人物参与其中,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亦然。以“女性人物”观照“十七年”短篇小说可以发现,在时代政治的强大规约之下,不论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公共空间,还是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日常生活”的表征趋向于“崇高”、“纯
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霍普·莱斯利》
作者: 王维荣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历史事件和人物   新历史主义   《霍普·莱斯利》   女性人物  
描述: 凯瑟琳·玛利亚·塞奇威克是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她的历史小说《霍普·莱斯利》(1827)是美国内外1850年之前最畅销的图书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分析塞奇威克对传统“历史”和“欧洲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塞奇威克如何在“真实”史实基础上,重新描述和刻画殖民地时期一些著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塞奇威克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殖民地时期欧洲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清教徒和异教徒之间的冲突,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空间以及女
《我弥留之际》中的女性“影子人物”
作者: 吴永红   来源: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道观   影子性   《我弥留之际》   虚无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认为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仑身上的"影子性",探讨虚无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从而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王晓华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观建构   民族与宗教认知   弗兰克   女性人物   性别角色  
描述: 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小说《安琪拉的灰烬》中的女性人物对弗兰克在性别角色、民族与宗教认知及道德观建构的三方面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的要素。
伊迪丝·华顿的《天真的时代》中的女性人物刻画
作者: 赵小燕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为   矛盾   人物刻画   自在   女性人物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伊迪丝·华顿的《天真的时代》中女性人物的刻画.通过女性主义研究的批评方法,本文对其中两位主要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小说的作者经由女性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个人对女性在压抑的男权社会中生存状态的讨论以及对这一问题所持有的矛盾心态.
波特短篇小说女性人物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作者: 王喆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人格   精神分析   女性人物   心理  
描述: 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勾画了多位女性人物的精神荒原图景。依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拟选取波特短篇小说中三位女性代表,即儿童米兰达、墨西哥少女维奥莱塔、青年女性劳拉,对其流动心理及三重人格结构进行病例研究,解析相关梦境材料,全面考察其精神解体之根源。波特对其女性人物神经病症候的成功捕捉,清晰渗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人生若只如初见:芥川龙之介的女性观及其在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折射
作者: 张峦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明暗   芥川   复合型   女性人物  
描述: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从分析芥川心灵深处对于女性的细腻情感入手,通过对芥川情感经历的思考,探讨芥川的"明暗"复合型女性观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对芥川一生的影响,进而剖析一个不一样的芥川龙之介,同时揭示出芥川心灵深处的女性观对其创作女性人物形象的影响。
在负重中轻舞飞扬
作者: 马慧娟   来源: 中国律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律师   女性话题   负重   女性人物   三八节  
描述: 每逢三八节将至,媒体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女性人物和女性话题。在今年的三八节,作为从业18年的乏律师,应邀分享一点执业感受,一时间千头万绪,竞不羽如何诉诸笔端。
对厄普代克《兔子,跑吧》和《兔子归来》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孙慧珍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兔子归来》   《兔子跑吧》   约翰·厄普代克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从而确定了厄普代克在美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大师地位。对作品中男主人翁哈利的研究已经应用各种文学理论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是关于其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剖析和研究涉及尚少。作为与男性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女性人物,她们对哈利的影响不可低估,要想更好地理解哈利这一人物形象,更好地了解厄普代克对女性主义的态度,对这些女性人物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选取了《兔子,跑吧》和《兔子归来》这两部小说,将他们置于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历史背景
女性的呼声—《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芙   隐喻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到灯塔去》是伍尔芙女性主义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对伍尔芙作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伍尔芙的意识流创作手法之上的,而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及运动为伍尔芙的作品带来了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也就是女性主义方法。伍尔芙一方面着力描写当时的女性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她也在践行着自己的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分别代表“房间里的天使”和“独立的自由女性”的拉姆齐夫人和莉丽·布里斯科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女性莉丽在寻求自我和个性解放历程中的艰难与困惑。小说文本描述了女性形象莉丽·布里斯科经历了一系列的心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