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施光南歌剧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
作者: 熊芬芬   来源: 黄河之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光南   歌剧   性格   女性人物  
描述: "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一生创作了成百首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歌剧《伤逝》和《屈原》中,成功塑造了"子君"和"婵娟"两位女性人物。在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刻画方面,施光南针对不同的女性人物性格基调给予了不同的性格发展脉络,并在性格呈示、发展的过程中遵循对比统一的创作原则,在刻画女性人物性格方面独树一帜。
人类情感的历险——《虹》中女性人物形象评析
作者: 万莉   来源: 河南社会科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工业文明   女性人物   人性异化  
描述: 人的价值不仅是哲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劳伦斯的小说中蕴含着他的“存在”理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努力实践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探讨《虹》中的女性人物,认为劳伦斯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在经历一场情感历险,都在寻求人性的复归。
浅析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李艳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丁玲   女性人物  
描述: 丁玲小说中的女人,既不同于冰心笔下的圣母和冯沅君作品里的闺秀,也并非庐隐故事中的痴情弱女子和凌叔华小说中走不出旧生活阴影的小太太,而是敢想敢做的激情女性,勇于追求新的生活。不过,由于社会的黑暗,她们在社会上往往碰壁,因此,又感受着寂寞与苦闷。
浅析《小妇人》中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 范冰冰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长历程   女性人物   性格特点  
描述: 《小妇人》是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最为成功的作品,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述的不是多么可歌可泣的爱情,而是细腻的描写了新英格兰地区一个普通人家的天伦之爱。这是一部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书中女主角乔有作者的影子,梅格、艾美、贝思则分别是作者的姐妹安娜、亚碧和伊丽莎白。梅格为了爱情甘愿忍受贫穷,乔为了实现理想努力奋斗,贝思善良害羞很是为别人着想,艾美的终身愿望是以扶贫为己任。本文通过描述四姐妹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言行和对待事情的态度,探讨她们的不同性格,形成原因及性格所带来的不同命运。
《爱玛》中的女性人物
作者: 付常凤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爱玛》   女性人物  
描述: 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被公认为是其最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爱玛》中女性角色处于叙述的舞台中,她们生动的个性使得作品充满魅力。整部小说是围绕不同女性的生活展开的。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部作品中不同女性角色,深刻表现了简·奥斯汀高超的人物描写技巧。
论《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
作者: 向林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叔本华   悲剧性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   女性人物  
描述: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意蕴,本文试图探析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悲剧性,由此窥探作家的写作风格。作品中隐隐显露的无法排解的悲剧感正反映出作者的悲剧意识,从中解析出了一个骨子里透着悲伤、绝望的作家。
浅析川端康成作品中女性人物的爱情命运
作者: 宋会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命运   川端康成   女性人物  
描述: 川端康成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人物形象,描写了她们的爱情命运。这些女性人物的爱情大体可以分为纯洁美好的恋情;悲哀苦涩的恋情;名存实亡的婚姻三种类型。这与川端康成自身的恋爱、婚姻以及其女性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纯真年代》和《红楼梦》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对比
作者: 张蕾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性命运   性格   思想   女性人物  
描述: 《纯真年代》与《红楼梦》这两部作品虽然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而成,但两部作品中都设置了性格和思想截然不同的两位女性,她们的性格和思想又决定了其感情处理方式并最终影响其人生命运.本文将结合男权时代赋予女性的社会规范及道德要求,对她们的性格、思想本质及悲惨结局进行分析对比,力图揭示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性命运
对《占有》中女性人物的研究
作者: 李佳秋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精神分析   女性人物  
描述: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评论,在《占有》这部小说中更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时代四位女性的共同心理及内心渴望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寻求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首先女性要了解自我和本我,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超我的前提下,追求到自己的理想的生活。
从戏剧行动素模式看女性角色在《雷雨》中的主体性
作者: 宫宝荣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戏剧行动素模式   《雷雨》   女性人物  
描述: 作为曹禺的一部名剧,有关《雷雨》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有关其女性人物的分析也不计其数,然而运用戏剧符号学行动素模式进行研究的却十分鲜见。文章以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创造的这一模式为工具,对剧中的八个人物按性别逐个分析,得出结论为真正的主体人物不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男性,而是以繁漪为代表的女性,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何不少导演将繁漪设计为该剧中心人物的原因所在。
< 1 2 3 ... 12 13 14 ... 73 74 7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