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桑德拉·布朗和她的小说《替换》
作者: 虞建华   来源: 译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玛丽娜   酋长   印第安人   戴尔   小说   邪教   布朗   戈登   女性人物  
描述: 桑德拉·布朗和她的小说《替换》
写意曹娜:简评曹娜的艺术风格
作者: 高洪地   曹娜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中国古代   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   民间艺术   处理手法   作品   年轻女性   绘画创作   女性人物  
描述: 在中国,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虽不能称为是凤毛麟角,但其在数量上的确是远远不少于男性画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功的女性画家便尤为引人注目。曹娜,一个在中国画坛上崭露头角的年轻的女性画家,她199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2004年其作品《空镜子》获"黎
张爱玲小说与女性问题:教育、事业、爱情与婚姻的挑战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锁》   女性教育   张爱玲小说   文本   女性问题   爱情与婚姻   新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史书美  
描述: 张爱玲小说与女性问题:教育、事业、爱情与婚姻的挑战
2004,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10大女性人物
作者: 相宜   来源: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郑少高速公路   《华尔街日报》   链接   《商业周刊》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艾滋病防治   立法会   杨绵绵   女性人物   影响力  
描述: "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 最黑暗的地方是靠光明来映衬的,所以有艾滋病这样凶险的病症,就有如此善良执着的老人。如果全社会都能像她一样给病人同样的微笑和关怀,疾病和死亡也就显得不那么狰狞了。 链接:高耀洁,77岁。从1996年开始,她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并从2000年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病遗孤的救助方面。2004年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近日推出新书《一万封信》。
传媒“女性化”趋势
作者: 毛毛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据统计   广播电视   后现代社会   大学学报   传媒报道   女性化   女性话题   女性人物  
描述: 张诗蒂在《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传媒“女性化”趋势探析》一文中写道,数据统计显示,传媒存在“女性化”趋势,女性人物和女性话题在传媒报道中频繁出现,女性似乎受到足够重视。但是,只要进入社会文化层面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后现代社会的传媒“女性化”趋势究竟是怎么回事。
城市语境中的女性情感世界──张欣小说论
作者: 周海波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世界   张爱玲   张欣小说   城市人   城市语境   小说创作   商业社会   爱情故事   现代城市   女性人物  
描述: 城市语境中的女性情感世界──张欣小说论
小学语文课本中性别角色状况研究
作者: 方敏   来源: 社会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年男性   家庭角色   性别偏见   语文教材   职业角色   频次分布   小学语文课本   性别角色   教材中   女性人物  
描述: 小学语文课本中性别角色状况研究
“无丑不成戏”的启示
作者: 周继康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塑造人物   农工商   戏曲界   《狸猫换太子》   丑角   幽默风趣   中心地   关键问题   女性人物  
描述: 在戏曲界的行话里,素有“无丑不成戏”一说。之所以有此说法,是因为丑角这个行当,戏路较宽,可以说无所不演。上至皇亲国戚,下到讨饭叫化(乞丐),仕农工商男女老少(丑角扮演女性人物谓之“彩旦”或“媒旦”),真善美和假恶丑的人物都能扮演。试以京剧为例,如《狸猫换太子》中吃饭不做事的“安乐皇”范仲华;《拾黄金》中沿街乞讨的叫化郎;《拾玉镯》中幽默风趣的刘妈妈;《凤还巢》中性憨貌丑的程雪雄;《苏三起解》中心地善良的崇公道;《审头刺汤》中害
女性文学回归现实的新变信号——评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男权   农村女性   《奔跑的火光》   回归现实   男女平等   农村妇女   妇女问题研究   方方   女性文学   女性人物  
描述: 女性文学回归现实的新变信号——评方方新作《奔跑的火光》
论《战国策》的女性意识
作者: 高月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原始群婚   生产力   女性意识   战国策   社会分工   女性地位   男性   女性人物   女性生殖崇拜  
描述: 原始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关系和社会分工,女性的经济地位优越于男性。更为重要的是,原始群婚制度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在血缘关系上保证了女性地位的崇高。在原始人类成长史上,女性孕育了生命抚养了生命并始终关注和热爱着生命,所以逐渐形成了女性生殖崇拜。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和文化
< 1 2 3 ... 46 47 48 ... 55 56 5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