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72 条
-
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透视其女性观
-
作者:
王发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主义
女性人物形象
威廉·莎士比亚
女性主义
-
描述: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该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无一不绽放着推崇人性、自由与平等的人文主义光辉,而他成功塑造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则有力地彰显了萌生于那个时代并根植于他头脑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并未逃出封建社会的樊笼,她们身上所具备的女性主义光环也只是相对的。本文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出发,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等,透视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独特女性观。
-
更正说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傲慢与偏见
青年作家
-
描述:
我刊《青年作家》2015年3月下半月刊期,因目录勘误,文章《一个超越时代的女性人物形象——评中的伊丽莎白》一文,作者正确的名字应为“刘巍”。特此说明。
-
《左传》中的女性―男性叙事话语中的沉默者
-
作者:
王立
马国星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男性叙事话语
女性人物形象
沉默者
-
描述:
《左传》叙及的女性人物有一百五六十人,但几乎没有塑造出丰满的形象,《左传》文本中的她们作为一个群体属于沉默者。本文着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左传》男性叙事话语对女性的有意忽略。
-
西尔维亚·普拉斯面临的角色困境:试析其小说《钟形罩》及诗作《珀尔塞福涅的两个姐妹》
-
作者:
吴思颖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西尔维亚·普拉斯
角色困境
-
描述:
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把诗歌和小说当作宣泄自己的感情,或者表达人生态度的途径,因此普拉斯的诗歌或小说就是她人生经历以及其所生活时代的真实写照。她在她的作品中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各种情感体验。在普拉斯的笔下,女性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女大学生、老处女、家庭主妇、母亲等等。本文试结合普拉斯的成长经历及其文学创作,通过分析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来说明生活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西尔维亚·普拉斯所面临的角色困境。
-
女性与女权主义视域中《威尼斯商人》刍议
-
作者:
张富民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女性和女权主义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之一.而其人文主义思想和人物形象则是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本文依据女性和女权主义的相关文献及其精神内涵,结合该作品主要内容和背景,从女性和女权主义角度透视、分析该作品,评议作品中的三个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表现,并揭示<威尼斯商人>深刻反映的女权和女性主义思想.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苟建明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人间无爱
女性人物形象
荒凉
-
描述: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
精神的探求 叙事的革新——贾平凹《高老庄》的女性参与叙事
-
作者:
邓欢
来源: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性人物
心理性人物
女性人物形象
叙事情节
-
描述:
贾平凹是一直依寻自我认定的风格进行创造的,在他的创作前期,多是通过塑造一女性人物来表达作者在所叙述时间中的立场,而到了《高老庄》女性人物逐渐成为一种功能化符号,在叙述中主要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及多元化解读
-
作者:
谭思梅
来源:
延安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化解读
女性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教材
性别意识
-
描述:
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解世界、体验他人生活经历的途径,进而激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会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然而,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无论是男女性人物形象的数量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相比于男性形象的丰富,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显得单一、刻板。中学生正处在性格特征和性别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教材中男女性别形象不平衡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男女学生平等公平的发展,也不利于学
-
赵宝刚“青春三部曲”中女性形象塑造策略研究
-
作者:
曹伟伟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形象塑造策略
青春三部曲
女性人物形象
赵宝刚
-
描述: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剧呈现井喷式发展,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抗战剧,青春剧,家庭伦理剧等类型电视剧受到国内观众的一致追捧,其中收视率最为可观的要数青春偶像剧,但其所出现的问题便是电视剧质量层次不齐,不过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却排除在外,一直被观众叫好,尤其是他的“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并且三部电视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尤为突出。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以及女性主义的发展在电影的研究中层出不穷,但对于电视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尤其是现代发展较快
-
老舍与蔡万植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韩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蔡万植
老舍
30年代小说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明思想席卷全球,即便是在中国和韩国这样的儒教国度,民主自由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韩两国,传统的儒家封建思想始终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心中,女人们依旧过着被压迫的悲惨生活。即便开化思潮的先锋已经吹响了女性觉醒和女性解放的号角,女人们还是很难从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加之当时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不少女性甚至不得不选择卖淫的方式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老舍(1899-1966)和蔡万植(1902-1950)是中韩两国现代文坛
<
1
2
3
...
5
6
7
...
16
17
18
>